AI驱动的多模态数据融合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评估AI-driven fusion of multimodal data for Alzheimer's disease ...

环球医讯 / 认知障碍来源:www.nature.com美国 - 英语2025-08-15 12:56:04 - 阅读时长2分钟 - 911字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变压器架构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整合人口统计学、神经影像学、认知评估等七个多中心队列12,185人的数据,成功预测个体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病理状态(AUC分别为0.79和0.84),其预测与尸检病理结果及tau PET的空间分布模式高度一致,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筛查和分期评估提供了新工具。
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评估AI模型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多任务学习框架抗缺失数据可解释性临床试验效率混合痴呆诊断
AI驱动的多模态数据融合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评估

研究突破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传统诊断依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测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缠结,但影像学检查成本高昂且可及性有限。本研究团队开发的新型计算框架,通过整合A4、NACC、ADNI等七大数据集,采用随机特征掩码技术处理缺失数据,构建了全球首个联合预测β淀粉样蛋白和tau病理负荷的AI模型。

模型在外部验证集中表现优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达到0.79(β淀粉样蛋白)和0.84(tau蛋白),且预测结果与生物标志物梯度(如ADAS-Cog13评分)、尸检病理分级显著相关。通过Shapley值分析,模型识别的脑区体积特征与tau蛋白沉积的空间模式高度吻合,尤其在内侧颞叶(AMI=0.219)和外侧颞叶(AMI=0.176)具有显著一致性。

技术创新

本研究的突破性在于:

  1. 多任务学习框架:首次同时预测全局和区域tau蛋白负荷,解决了既往研究孤立分析β淀粉样蛋白或tau蛋白的局限性
  2. 抗缺失数据能力:通过随机特征掩码策略,在72%特征缺失的HABS数据集中仍保持0.74 AUROC性能
  3. 可解释性增强:利用Shapley值量化特征贡献度,发现神经心理学量表(如CDR评分)对tau预测的影响权重达0.53

对比实验显示,该模型相比CatBoost在tau蛋白预测上具有更高的平均精度(0.60 vs 0.53),且能准确区分A-T-(无病理)到A+NEO+(新皮质受累)的疾病分期(Kruskal-Wallis H=180.73)。

临床价值

模型应用可显著提升临床试验效率:

  • 通过负预测值(NPV)75.35%可排除587例不必要的β淀粉样蛋白PET检查
  • 阳性预测值(PPV)62.05%可优先安排654例高风险人群进行PET验证

在TRAILBLAZER-ALZ 2临床试验框架下,模型对tau蛋白负荷的分级预测可优化抗淀粉样蛋白疗法的疗效评估,特别是在低tau负荷组(meta-*τ SUVr<1.37)显示更高治疗响应率。

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优化模型在混合痴呆诊断中的表现,当前模型在非裔美国人等少数族裔的泛化能力仍需验证。研究已开源代码(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