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心脏病者请勿错过这些疫苗——心脏病协会新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近日发布针对心脏病成人的五种推荐疫苗,旨在预防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严重感染。
作者:贝基·厄普翰(Becky Upham)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6日
事实核查:艾米丽·凯·沃特鲁巴(Emily Kay Votruba)
关键要点
- 心脏病患者感染流感、肺炎、新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带状疱疹病毒的风险更高,疫苗接种尤为必要
- 新指南强调疫苗可降低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 疫苗副作用通常轻微,严重不良反应极其罕见
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了针对心脏病成人患者的疫苗接种新指南,重点在于降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心肌梗死和中风风险,同时纳入了关于带状疱疹的最新研究数据[1]。
近期研究显示仅有约30%的初级保健医生会询问患者疫苗接种情况,这对心脏病患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2]。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脏病学教授保罗·海登莱希(Paul Heidenreich)医生指出,新指南旨在帮助心脏病患者了解应接种哪些疫苗、接种频率及重要性。作为编写委员会主席,他强调这些推荐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心脏病患者尤需重视疫苗接种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心脏病患者感染呼吸道病毒的风险更高[3]。北卡罗来纳大学健康中心心脏病专家克里斯托弗·凯利(Christopher Kelly)医生解释说,这类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海登莱希医生指出,心肺功能相互依赖是关键因素:"当肺部感染受损时,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呼吸功能恶化更明显"。凯利医生补充说,感染引发的炎症可能加剧心脏疾病。
新冠疫情期间的研究数据显示,原有心脏病患者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统计显示2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1/20患有冠心病[3]。
疫苗推荐依据的四大证据链
ACC专家委员会由全美五位医学教授组成(其中两位与制药企业有合作,三位无利益关联)。委员会声明指出,疫苗推荐基于以下四方面证据[1]:
- 心脏病患者感染呼吸道病毒后住院和死亡风险高于常人,且更易在暴露后感染
- 随机临床试验显示疫苗可降低感染严重程度
- 观察性研究与随机试验结果一致,证实接种者住院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 疫苗不良反应极其罕见,获益远超风险
心脏病患者应接种的五种疫苗
流感疫苗
推荐:所有成年人每年接种。65岁以上建议接种高剂量或增强型疫苗,50岁以上禁用鼻喷疫苗
证据:流感感染使心肌梗死风险增加6倍。包含近7000人的六项临床试验荟萃分析显示,接种可使重大心血管事件减少36%[5]
肺炎球菌疫苗
推荐:19岁以上心脏病患者推荐PCV20或PCV23单剂接种。50岁以上普遍建议接种。PCV15可作为替代方案,但需后续接种PPSV23
证据:肺炎球菌性肺炎每年导致近22.5万住院病例,其中90%患者伴有包括心脏病在内的慢性病。临床试验显示疫苗可降低侵袭性肺炎球菌病75%和肺炎45%[6]
新冠疫苗
推荐:2024-2025年CDC建议心脏病患者接种季节性新冠疫苗。未来接种频率可能调整,但高危群体持续推荐
证据:心脏病患者重症新冠风险是健康人群的3倍[7]。研究证实疫苗可显著降低:
- 感染和住院风险
- 新冠致死率
- 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心肌梗死、中风和房颤风险
- 长新冠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
推荐:75岁以上成人单剂接种;50-74岁伴心脏病等慢性病者建议接种。目前暂不推荐年度接种
证据:RSV每年导致65岁以上成人6-16万住院病例和最多1万死亡。疫苗首年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有效性约80%[10]
带状疱疹疫苗
推荐:50岁以上成人分2剂接种,间隔2-6个月
证据:带状疱疹引发的炎症会增加心肌梗死和中风风险。韩国大型研究显示接种可降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风险,保护效力持续8年[11]
常见问题解答
疫苗副作用严重吗?绝大多数反应轻微(如手臂酸痛和疲劳)。严重副作用极罕见,心脏病患者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新冠疫苗导致心肌炎吗?mRNA疫苗与年轻男性极低概率心肌炎相关(每百万剂1-19例),但症状通常轻微且可完全康复。需要强调的是,疫苗相关心肌炎远比新冠感染引发的心肌炎风险小得多。
可以同时接种多联疫苗吗?可以,且可能更高效。唯一例外是PCV15和PPSV23两种肺炎疫苗不应同时接种。海登莱希建议可分时段接种以避免叠加副作用。
疫苗费用由保险覆盖吗?根据《平价医疗法案》,保险必须免费承保CDC推荐疫苗。
仍有疑虑怎么办?凯利医生建议:"作为心脏病专家,我强烈推荐所有适龄疫苗。对疫苗存疑者应与医生沟通,通过临床研究等原始资料获取科学信息"。他强调所有疫苗都经过严格的随机双盲试验验证其安全有效性,公众可通过学术渠道查询原始研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