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二酚可能逆转部分社交压力引起的神经心理效应Cannabidiol shows potential to reverse some neuro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social stress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psypost.org西班牙 - 英语2025-08-27 23:18:3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96字
最新发表于《神经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大麻二酚(CBD)可逆转小鼠青少年期反复社交挫败压力引发的社交回避行为和可卡因敏感性增强。该物质通过调节血清素系统、内源性大麻素受体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基因表达实现作用,但未改善焦虑样行为。研究揭示不同剂量CBD对基因表达呈现差异效应,提示需优化治疗剂量,且研究团队计划开展女性群体和其他干预方案的后续研究。
大麻二酚社交压力心理健康焦虑症抑郁症物质使用障碍抗焦虑抗抑郁抗成瘾社交退缩成瘾易感性
大麻二酚可能逆转部分社交压力引起的神经心理效应

一项发表于《神经药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这种非精神活性的大麻成分可能缓冲社交压力造成的持久心理和神经生物学影响。西班牙与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在青少年期反复经历社交挫败的雄性小鼠中,大麻二酚可降低其社交回避行为和对可卡因的敏感性,同时逆转与血清素系统、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的压力诱导脑基因表达变化。

大麻二酚(CBD)是大麻属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与THC不同,CBD不会产生致幻效应。近十年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焦虑、抗抑郁、抗炎和抗成瘾特性,能影响多个与压力调节、情绪和奖励处理相关的生物系统。

青春期压力已被证实会增加焦虑症、抑郁症和物质使用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社交挫败压力模型通过反复负面社交互动(如欺凌或屈从)诱发啮齿动物持久的行为和神经生物学改变。"社交压力(如校园欺凌)是诱发精神障碍和药物使用的因素之一。鉴于CBD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潜力,我们认为其可能逆转压力对心理健康和可卡因使用的负面影响",巴伦西亚大学心理生物学教授兼成瘾行为神经机制实验室主任Maria A. Aguilar解释道。

该研究分为两个主要实验。两组雄性小鼠在青春期晚期经历四次社交挫败:测试小鼠被置于含有较大攻击性小鼠的笼中,反复经历失败和屈服,模拟间歇性社交压力。实验组在每次挫败前注射低剂量(30 mg/kg)或高剂量(60 mg/kg)CBD,对照组包括未受压力小鼠和未接受CBD治疗的小鼠。

实验结果显示,社交挫败导致显著行为变化:受压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表现出更高焦虑,社交互动减少,且对可卡因关联环境表现出更强偏好,显示药物奖赏易感性增强。CBD呈现混合效应:未改善迷宫中的焦虑样行为,但逆转了社交互动减少现象,并阻断了受压小鼠对可卡因的增强偏好,提示其可能降低压力后的社交退缩和成瘾易感性。

分子机制研究发现,社交压力导致脑区(包括中缝背核、海马和下丘脑)的血清素转运体、CB1/CB2大麻素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等基因表达显著下调。CBD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这些变化,且不同剂量呈现差异效应:高剂量恢复CB1受体表达,低剂量选择性增强受压小鼠CB2受体表达;高剂量恢复血清素转运体水平,而低剂量反而进一步降低其表达。值得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的应激上调未被CBD改变。

"我们的研究首次证明社交压力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血清素系统和内源性大麻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脑部改变。增加这些神经生物学底物的认知有助于开发新型治疗药物",Aguilar教授总结道。研究团队计划开展后续研究,评估CBD在雌性小鼠中的效果,并探索其他药理或环境干预(如运动)逆转压力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该研究存在局限性:行为与分子分析使用不同小鼠群体,无法建立个体行为结果与基因表达的直接关联;仅使用雄性小鼠;且CBD剂量依赖性效应复杂化临床转化。研究通讯作者指出:"本研究仅测试两种剂量,可能不同剂量产生不同结果。动物研究结论不能直接外推至人类,需临床验证CBD治疗压力相关精神障碍的潜力。"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