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发作可能具有传染性 疫苗或可预防Heart Attacks May Be Infectious and Vaccines Could Prevent Them

心脑血管 / 来源:scitechdaily.com芬兰 - 英语2025-09-13 23:30:40 - 阅读时长2分钟 - 633字
坦佩雷大学团队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突破性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可能由隐藏在动脉斑块中的细菌生物膜引发。该研究显示病毒感染可能激活休眠细菌,导致炎症和血栓形成,为疫苗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方向,并揭示了胆固醇斑块中存在多种口腔细菌DNA的关键证据。
心脏病发作传染性疫苗心脏骤停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菌生物膜冠心病炎症反应心血管疫苗研发
心脏病发作可能具有传染性 疫苗或可预防

科学家发现心脏骤停可能由感染引发的新证据。研究显示,胆固醇丰富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可能隐藏着凝胶状细菌生物膜,这些生物膜可在动脉壁内潜伏数十年而不引发症状。潜伏期间,细菌处于非活动状态,既不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也难以被抗生素穿透清除。

研究指出,病毒感染或其他外界因素可能激活这些休眠生物膜。被激活的细菌开始增殖并引发炎症反应,这种免疫应答会削弱斑块纤维帽的稳定性,最终导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该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过去学界普遍认为冠心病主要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引发。

坦佩雷大学首席研究员佩卡·卡尔胡嫩教授解释称:"我们首次在动脉斑块中发现了口腔细菌的DNA遗传物质。"通过开发针对特定细菌的抗体,研究团队意外观察到动脉组织中的生物膜结构。在心肌梗死病例中,检测到生物膜释放的细菌引发了免疫反应,这种炎症机制直接导致了富含胆固醇的斑块破裂。

这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研究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路径。研究团队通过芬兰和英国多机构合作,分析了猝死患者及接受动脉清洁手术患者的心脏组织样本。该成果已推动欧盟11国联合开展心血管疫苗研发项目,芬兰心脏基金会等机构为此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生物膜激活后释放的细菌不仅会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其持续炎症反应还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复发的新诱因。这一机制解释了为何部分患者在感染性疾病后会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研究团队正在研发靶向生物膜细菌的疫苗,目前已进入临床前试验阶段。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