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匿于动脉斑块中的口腔致病菌或引发心脏病发作Infectious Mouth Bacteria Lurking In Artery Plaques Could Be Behind Some Heart Attack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msn.com芬兰和英国 - 英语2025-09-11 12:30:48 - 阅读时长2分钟 - 869字
芬兰和英国科学家通过检测217例患者动脉斑块样本,发现其中存在链球菌属等口腔常见菌群DNA。这些细菌以生物膜形态潜伏在斑块内部,当受到病毒感染等刺激时可能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栓形成。该研究首次提供确凿证据揭示口腔卫生与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关联,提示维持口腔健康或成为预防心脏病的新途径。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心脏病发作口腔致病菌动脉斑块口腔健康心血管健康生物膜血栓口腔护理胆固醇血压
藏匿于动脉斑块中的口腔致病菌或引发心脏病发作

芬兰与英国科学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医学上对心脏病发作的正式称谓)的成因可能不仅局限于胆固醇沉积和生活方式因素。研究显示,口腔来源的感染性细菌可能通过特定机制触发心脏病发作。

既往认为,冠状动脉疾病主要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吸引免疫细胞聚集并形成斑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斑块会使血管狭窄并最终破裂,暴露血液凝固物质,阻断心脏供血导致心脏病发作。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在217例患者样本的斑块中检测到细菌DNA。这些细菌主要源自口腔常见菌群,其中最普遍的是草绿色链球菌群——这类细菌通常栖息于口腔环境,包括链球菌属物种。研究同时检出少量其他口腔致病菌,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聚集杆菌、具核梭杆菌和中间普氏菌等,以及呼吸道病原体肺炎衣原体。

这些细菌以生物膜形式处于休眠状态——这是微生物分泌黏液基质形成的保护性群落结构,可抵御免疫系统攻击和抗生素作用。靶向抗体技术显示,这些生物膜结构位于动脉斑块及血管组织内部。

这项发现为口腔健康与心血管健康关联的理论提供了关键证据。虽然牙科护理不当与心脏病风险增加的关联早有记载,但此前始终缺乏明确的作用机制。生物膜可在无症状状态下潜伏数年,但在病毒感染等应激因素刺激下可能"苏醒",引发细菌增殖和强烈免疫反应,导致斑块破裂并形成血栓,最终诱发心脏病发作。

项目负责人佩卡·卡尔胡宁教授解释道:"虽然细菌在冠心病中的作用长期受关注,但始终缺乏直接证据。我们的研究首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检测到多种口腔细菌的遗传物质——DNA。"

该发现也解释了流感、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指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细菌定植动脉斑块的具体机制,以及通过针对性治疗降低心脏病风险的可能性。研究提示,预防心脏病或许不仅需要控制胆固醇和血压,日常刷牙和使用牙线等口腔护理可能具有同等重要性。良好的口腔卫生不仅能保持口气清新,更对心血管健康具有实质益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