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问题加剧心血管健康差异 研究警示精神疾病或缩短20年寿命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reduce life expectancy by 20 years - The Washington Informer

心脑血管 / 来源:www.washingtoninformer.com美国 - 英语2025-09-03 19:36:07 - 阅读时长2分钟 - 866字
来自埃默里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柳叶刀区域健康杂志(欧洲卷)》发表重要研究显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平均寿命缩短10-2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上升,建议通过整合医疗模式改善双重健康风险。
心理健康心血管健康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寿命缩短疾病关联疾病防治身心干预多学科诊疗健康平等
心理健康问题加剧心血管健康差异 研究警示精神疾病或缩短20年寿命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杂志(欧洲卷)》的大规模综述研究证实,精神健康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直接关联。研究指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焦虑症患者平均寿命缩短10至20年,其中心血管疾病是主要致死因素。

该研究由埃默里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利兹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展,数据显示各类精神疾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程度不同:抑郁增加72%风险,精神分裂症95%,双相情感障碍57%,创伤后应激障碍61%,焦虑障碍41%。研究特别强调,这种关联具有双向性——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带来的压力可能诱发精神疾病,而精神障碍本身也会加速心血管系统恶化。

研究团队指出:"压力、焦虑和抑郁对心脏的影响应被视作与生理因素同等重要的危险源。"他们建议临床医生应将精神健康评估纳入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数据显示全球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可能在人生中经历精神健康障碍,但多数患者未能接受规范治疗。美国2023年调查显示,超半数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未获任何治疗,少数族裔群体治疗率更低。

研究揭示多重风险叠加机制:贫困、创伤、社会劣势、物质滥用和医疗可及性不足等因素共同加剧双重风险。患者群体中吸烟、营养失衡、缺乏运动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偏高。生物学机制方面,压力反应系统失调、炎症反应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均被证实是精神疾病加速心血管衰退的病理通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律失常服务中心主任Hugh Calkins指出:"过去五年间,承认瑜伽等身心干预疗法对心血管有益的心脏病专家数量显著增加。"研究建议将运动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方案,因其对改善情绪和心脏健康的综合效果可与甚至超越药物及心理治疗。

研究团队呼吁医疗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主张建立整合心理健康、心血管健康和行为干预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世界卫生组织2025年心血管疾病防控目标的实现,需特别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平等问题。研究同时强调,应将精神病患者纳入心血管临床研究,并通过保险覆盖、住房就业支持等社会政策改善其健康权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