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认知障碍——作为痴呆的早期阶段——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中普遍存在诊断不足。这是本研究团队两项最新研究的核心发现。
在首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2015-2019年间约4000万老年医保受益人的数据,估算出该群体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研究发现仅8%的预期病例获得临床诊断,按人口基数推算全国约740万病例未被发现。
第二项研究分析了226,756名初级护理医生的诊疗数据,发现超过99%的医生对该病症存在漏诊现象。
问题的重要性
约半数轻度认知障碍病例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每年10%-15%的概率进展为痴呆。主要症状包括近期事件记忆丧失、决策能力下降、复杂任务处理困难等。未能及时诊断可能导致错过治疗窗口,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机会。
部分病例可由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维生素B12缺乏等可干预因素引起。由于该病症与心血管疾病共享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和胆固醇异常),通过药物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并配合饮食运动,可降低60461-5)的进展风险。
202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lecanemab作为首个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的药物。不同于此前仅能暂时改善记忆丧失等症状的传统药物,这种新型单克隆抗体通过减少脑部β-淀粉样蛋白斑块(被认为是疾病进展的关键致病因素)发挥作用。大型临床试验证实该药可延缓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进展,同类药物donanemab也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预计2024年将获准上市。
早期诊断带来更佳治疗效果,但这些药物必须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仅表现为轻度认知障碍时)使用,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其对晚期病例有效。
尚未明确的问题
尽管症状存在但较隐匿,其渐进性特征常被忽视或误判为正常衰老。中国某神经科医生指出,春节后诊断率显著上升,这源于子女经年不见父母后更易察觉细微变化。
医生常将记忆力问题归咎于正常老化,认为无有效干预手段。虽然已有约15分钟的认知测试可区分轻度认知障碍与生理性衰退,但在有限的问诊时间内难以完成,常需二次预约。
未来方向
建议60岁以上人群及其亲友提高警惕,主动在医疗咨询中提出认知问题并要求正式评估。老年医保年度体检是重要筛查机会,但仅半数受益者利用该服务。
正如医生会严肃对待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认知状态评估也应成为诊疗常规。通过改变将健忘视为正常衰老的观念,建立系统性的早期筛查机制,可有效提升诊断率。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