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对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监测存在严重不足,这是阿德莱德大学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分析了2011-2017年的医疗数据,重点关注这些群体出现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血糖等心血管代谢副作用的监测频率。这些副作用通常与处方抗精神病药物有关,且在青少年人群中发展速度往往快于成年人。
研究发现,在开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12个月内,仅有10.4%的患者接受了至少三次体重监测,远低于指南建议的7-9次监测要求。更令人担忧的是,总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的监测比例分别仅为0.6%和0.9%。
研究人员指出,对催乳素水平的监测几乎空白。由于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催乳素水平升高,进而增加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风险,并可能干扰性激素分泌,指南明确建议进行该项监测。研究团队主要作者、阿德莱德大学罗宾逊研究所的朱莉·克劳博士表示:"这种监测水平低得令人无法接受,正在将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置于危险之中。"
研究特别提到利培酮的使用情况,这种获得澳大利亚治疗商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自闭症相关行为障碍和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已知会导致30%以上患者催乳素水平升高,且是15岁以下儿童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
研究团队还对比了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者与非使用者的监测频率。结果显示,用药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内,平均仅多接受0.5次代谢指标检测。研究负责人乔恩·朱雷迪尼教授指出:"我们无法准确掌握整个医疗系统对这些儿童的监测情况。虽然专科医生可能进行了部分监测,但本研究清楚表明全科医生的监测频率严重不足。"
这项由第七频道儿童研究基金会资助的研究已发表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精神病学杂志》上。研究团队呼吁立即开展针对澳大利亚医疗体系中儿童抗精神病药物安全监测的调查,深入分析基层医疗监测不足的深层原因,并建立系统化的协同监测机制。
朱雷迪尼教授强调:"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系统化解决方案,让医生能够更便捷地开展及时监测。这对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