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极端高温要结束了!4大健康风险+全阶段防护攻略请收好!
2025-09-01 10:35:01阅读时长3分钟1063字
近期,2025年夏季极端高温席卷我国多地及全球,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气象部门预测,北方高温8月底至9月初缓解,南方则要等到10月中下旬。虽高温峰值渐弱,但“秋老虎”仍可能肆虐南方,持续高温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
极端高温危害多,这4大健康风险要警惕!
- 中暑与热射病风险飙升:高温让人体体温调节失衡,持续暴露易引发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2025年夏季多地急救中心中暑接诊量同比上升30%,热射病死亡率超50%。热射病是核心体温>40℃,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病后2小时内降温是急救黄金期。
- 心血管疾病雪上加霜:高温使血管扩张、血容量下降,心脏负荷增加。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心梗风险上升2.3%,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加剧。南方某三甲医院统计显示,8月心血管急诊量较平日增加45%。
- 呼吸系统压力山大:高温加剧臭氧与PM2.5污染,哮喘、慢阻肺患者症状加重。长三角地区高温期间呼吸科门诊量激增,臭氧会对气道黏膜造成氧化损伤。
- 电解质失衡与脱水频发:高温加速排汗,易引发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老年人、儿童因口渴感知迟钝,“隐性脱水”风险高。WHO数据显示,夏季因脱水入院的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8%。
不同阶段怎么防护?这份全阶段应对攻略请收好
- 高温持续期(8月下旬前):10:00 - 16:00避免户外活动,采用“湿毛巾降温 + 室内避暑”交替。用热指数(WBGT)判断风险,指数>28℃停止剧烈运动。每日饮水量达体重3% - 4%,如60kg成人需2.4L,可饮用含钠浓度400 - 800mg/L的运动饮料(注:修正单位),也可自制盐 + 糖 + 柠檬汁的电解水。空调设定26 - 28℃,每2小时通风10分钟,用凉水冲手腕、颈部大血管区域降温。
- 降温过渡期(9月 - 10月):北方昼夜温差大,用“洋葱式穿衣法”保护头颈、胸腹。恢复运动遵循“3 - 5 - 7”原则,即3分钟热身、5分钟运动、7分钟拉伸。南方防“秋燥”,可喝银耳莲子汤;北方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弹性。
- 特殊人群强化防护:心血管患者每日测血压3次,高温时段慎服利尿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用药请遵医嘱。户外工作者工作20分钟休息5分钟,配备冰袋降温背心。某建筑工地实施该方案后中暑发生率下降67%。婴幼儿与老人建立“体温 - 饮水 - 排尿”监测表,每小时查皮肤弹性,可用儿童腋温监测贴。
长期防护怎么做?家庭与社区双管齐下
-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推广高反射率建筑材料,增加城市绿化,每平方米绿地可降温0.3℃。深圳“千园之城”规划使植被覆盖率提升,中暑病例下降。社区建立“高温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防护方案。
- 家庭应急物资与互助:家庭急救包备电子体温计、口服补液盐、冰袋、便携风扇、应急药品(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禁与头孢同服。每栋楼设2 - 3名应急联络员,定期组织高温防护演练。 本次极端高温警示我们要将热健康防护常态化,提升气候适应能力,为应对极端天气筑牢健康防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