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治疗时临床显著性异位心律事件罕见Clinically Significant Ectopy Events Rare With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CHD

心脑血管 / 来源:www.thecardiologyadvisor.com美国 - 英语2025-09-18 06:50:1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06字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儿科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接受监督下心脏康复治疗期间发生临床显著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较低。研究人员分析了2017至2022年间177名完成至少一次心脏康复疗程的患者数据,发现5341次康复疗程中仅8次出现临床显著性事件,且7名受影响患者均有既往心律失常史。研究表明中度及以上收缩功能障碍是心律失常的重要预测因素,而成人年龄则增加风险,但心脏康复方案个体化定制为主要研究局限。该研究证实了心脏康复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同时强调对高风险患者需采取预防措施。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康复治疗临床显著性异位心律事件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儿科患者成年患者收缩功能障碍起搏器植入预防措施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治疗时临床显著性异位心律事件罕见

在儿科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监督下的心脏康复治疗期间发生临床显著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较低。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儿科及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人群中,临床显著性心律失常风险与监督下的心脏康复(CR)无关。这些发现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

心脏康复与改善功能力量、最大工作能力和心肺耐力相关,但在儿科和先天性心脏病环境中使用不足。

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回顾了2017年至2022年间完成1次或多次心脏康复疗程的患者(N=177)的医疗记录。主要结局是室性心动过速(VT)或任何形式的异位心律。

患者的中位年龄为16.7岁(IQR, 13.8-21.5),49%为女性,63%患有先天性心脏病,69%具有正常收缩功能。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变是单心室生理(29%)。

"对于已知有高风险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植入了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在5年研究期间,总共完成了5341次心脏康复疗程。

超过三分之一的心脏康复接触(36%)发生了异位心律事件。最常见的室性异位心律为罕见(10%),其次是频繁(7%)、孤立(6%)和偶发(6%);最常见的室上性异位心律为罕见(4%),其次是孤立(3%)、偶发(2%)、频繁(1%)和室上性心动过速(1%)。

总体而言,临床显著性事件较为罕见,其中非持续性室速(NSVT)在18次接触中发生在7名患者身上,持续性室速在1次接触中发生。这8名患者中有7名有非持续性室速或持续性室速病史。非持续性室速事件均不需要干预。持续性室速事件促使尝试进行消融术,但失败,需要植入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此后,该患者又完成了36次额外的心脏康复疗程,未发生任何事件。

在单变量分析中,频繁室性异位心律、非持续性室速或室速的唯一显著预测因素是中度或更严重的收缩功能障碍(比值比[OR],5.28;95% CI,1.89-14.75;P = 0.02),而成人年龄倾向于增加风险(OR,2.95;95% CI,1.32-6.62;P = 0.09)。

在多变量分析中,成人年龄增加了频繁室性异位心律、非持续性室速或室速的风险(OR,2.7;95% CI,1.4-6.4)。观察到频繁室性异位心律风险与起搏器植入后时间有显著交互作用,与无起搏器患者相比(OR,1.00;95% CI,1.00-1.01),起搏器植入后时间越长,风险越低(OR,0.96;95% CI,0.92-1.00)。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心脏康复方案未标准化,而是为每位患者个体化定制。

研究作者总结道:"参与结构化心脏康复的儿科患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负担较低。对于已知有高风险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植入了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