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异常温暖宜人的秋季后,俄亥俄州中部气温骤降,随之而来的是急诊科(ED)发热、寒战、咳嗽和咽喉痛患者的显著增加。
在数个急诊班次中,我接诊的多数患者似乎感染了同一种季节性病毒。我每天多次重复建议:充分休息、增加液体摄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缓解症状、勤洗手以减少传播,并提醒未接种新冠和流感疫苗的患者尽快补种。
某繁忙的夜班,一家三名儿童因发热、咳嗽和咽喉痛来到急诊科。查看病历显示,孩子们年龄在2至6岁之间,既往无重大病史且极少来急诊就诊。我佩戴口罩和手套进入诊室。
我首先询问母亲就诊原因及病史。她表示孩子们原本健康,年长者最先发病,随后弟妹相继感染。三人均持续高烧约38.9摄氏度(102华氏度),伴随咳嗽、流涕、水样红眼、咽喉痛和乏力。
检查过程中,母亲透露因新闻称前一周日托中心可能有麻疹患者而深感忧虑。我重点检查了麻疹典型体征(如口腔科布利克斑点),虽未见斑点,但发现面部皮疹及咽喉眼部红肿,结合早期症状高度怀疑麻疹感染。
我进一步询问疫苗接种史,因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是预防麻疹最有效手段。她坦言夫妇决定不给孩子接种。数据显示单剂MMR疫苗预防麻疹有效率达93%,两剂达97%;未接种者感染风险极高。
截至10月中旬,美国麻疹确诊病例已超1500例。俄亥俄州中部正经历疫情爆发(定义为三例及以上关联病例),主要涉及纽瓦尔巴尼-普莱恩学区早教中心的一个家庭(另有单独病例)。我向母亲说明需向疾控部门报告疑似麻疹病例,并安排咽拭子及血液检测。
这是我从医生涯首次面对疑似麻疹患者。2000年美国曾宣布消除麻疹(指全国范围内持续传播中断12个月以上),但国际旅行输入病例叠加本土疫苗接种率下降,导致高传染性麻疹病毒再度蔓延。
幼儿园儿童疫苗接种率已从2019-2020学年的89.9%降至2024-2025学年的85.4%。针对麻疹等高毒力疾病,社区需90%以上接种率才能建立群体免疫(即足够人群获得保护力以阻断病毒传播)。接种率下降使未免疫者成为感染与传播链的关键环节。
麻疹常见并发症包括耳部感染、肺炎、腹泻和喉气管支气管炎。更严重的是,既往健康者也可能因急性脑炎(脑及周围组织感染炎症)导致永久性脑损伤而需住院治疗。每1000名患儿中1-3人将死于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并发症。另有罕见致命性疾病——亚急性硬化性泛脑炎,可在麻疹感染后8-10年引发行为认知衰退及癫痫。
完成三名儿童的咽拭子和血液采样后,我们建议其居家隔离。确诊需等待数日。我向母亲说明需急诊复诊的警示症状后准予离院。
对可接种人群而言,及时免疫是保护自身及他人的关键。社区中部分群体因疫苗过敏、低龄、妊娠或免疫缺陷(如癌症化疗患者)无法接种,更需依赖他人接种形成的防护屏障。
为遏制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卷土重来并避免不必要死亡,我敦促公众咨询医生确保疫苗接种及时更新。您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可能取决于此。
埃里卡·库贝博士是俄亥俄中部急诊服务与俄亥俄医疗集团的急诊医师。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