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肆虐起来可不得了,每年全球会有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为了预防流感,接种疫苗是个好办法,可很多人对“年年接种”流感疫苗存在误解,觉得这是多此一举。下面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为啥要年年接种流感疫苗,以及如何科学接种。
为啥要“年年接种”流感疫苗?
- 病毒变异与抗体衰减机制:流感病毒变异速度那叫一个快,就像玩变脸一样。以H3N2亚型为例,2023年毒株就更新了。抗原漂移会让毒株年年变化,所以疫苗得匹配当年的流行株才行。而且,人体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大概6 - 8个月就会衰减,保护力也跟着下降。这就好比给身体建了一座防护墙,时间久了墙就不那么坚固了,得重新加固。
- 群体免疫与个体防护的双重需求:接种流感疫苗不仅能保护自己,还对降低社区传播风险有很大意义。像老年人、儿童这些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容易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如果大家都年年接种疫苗,形成群体免疫,就能更好地保护这些脆弱人群。
- 全球流感监测与疫苗研发的动态性: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会基于全球病毒监测数据来制定疫苗毒株配方。我国在2025年也对疫苗成分进行了调整,这充分证明了疫苗更新是有科学依据和必要性的。就像我们要根据敌人的变化来调整作战策略一样,疫苗也要跟着病毒的变化而更新。
如何科学选择与接种流感疫苗?
- 接种人群与优先级:根据卫健委指南,≥6月龄且无禁忌的人群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不过,有几类人群是优先推荐接种的,比如医务人员,他们每天接触大量患者,感染风险高;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后病情可能会加重;孕妇,为了自己和宝宝的健康,也需要接种。
- 疫苗类型与选择策略:目前我国有三价和四价疫苗。四价疫苗比三价疫苗多覆盖一种乙型毒株,但近年B/Yamagata系没怎么流行,所以两者保护效果差不多。还有鼻喷疫苗这种新型剂型,很适合儿童,他们接受度比较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 接种时间与补种原则:每年9 - 10月是最佳接种窗口期,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这样能赶在12月至次年2月的流感高峰前建立有效免疫。要是错过了这个时间,也别担心,在流行季内补种还是有保护作用的。一般接种后2周左右疫苗就开始起效了,高风险人群可以提前规划。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与常见误区澄清
- 接种后不良反应与应对:接种流感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局部反应,比如红肿、低热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一般不用特殊处理,过几天就会好。严重过敏反应非常罕见,如果出现了,要及时就医。还有个误区要澄清,鸡蛋过敏者也能安全接种基于鸡胚制备的流感疫苗,有研究证明不会增加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
- 疫苗与其他防护措施的协同作用:接种疫苗不代表就100%不会感染流感了,它得和日常防护措施配合起来。平时还是要戴口罩、勤洗手,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流感。不能把宝全押在疫苗上,多管齐下才是王道。
- 疫苗接种的长期健康管理意义:连续接种流感疫苗对维持抗体水平很有必要。要是隔年接种,保护力就会有波动,感染风险也会增加。所以,大家要建立年度接种的习惯,就像每年都要给汽车做保养一样,让身体保持良好的防护状态。 流感疫苗“年年接种”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病毒会变异、抗体水平会衰减,而且接种疫苗对群体免疫也很重要。大家要科学选择疫苗、按时接种,再配合日常防护,这样就能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高危人群。国家卫健委也说了,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大家可别忽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