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维度公司首席医疗官威廉·亚伯拉罕博士[照片由俄亥俄州立大学提供]
在领导V-Wave关键性临床试验并助力该公司被强生医疗科技收购后,威廉·亚伯拉罕博士现作为心脏维度公司新任首席医疗官,正推进另一项心力衰竭临床试验。V-Wave在美国开展的关键性临床试验RELIEVE-HF(全称"运用V-Wave分流器减轻晚期心力衰竭患者肺充血症状研究")证实了文图拉房间隔分流器的安全性,但在整体患者群体中未能达到主要疗效终点。
该研究同时纳入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和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结果显示该技术对第一类患者有效,但对第二类患者未见显著获益。由于试验设计的科学性,这一结果并未终结V-Wave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这是一项设计精良且执行出色的试验,"他在《医疗设计与外包》杂志采访中表示。
本文为该系列采访的第二部分,首篇聚焦亚伯拉罕对心力衰竭器械未来发展的见解。本次重点探讨V-Wave关键性试验的经验教训,以及心脏维度公司当前正在开展的卡里永二尖瓣轮廓系统临床进展——该硝钛合金植入系统已获欧洲CE认证,目前正通过Empower研究招募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患者。
以下内容经轻微编辑以提升清晰度和简洁性。
医疗设计与外包杂志:从V-Wave关键性试验中获得的哪些经验可帮助其他器械开发商?
亚伯拉罕:"每项成功试验的关键首先在于疗法本身有效。我们认为房间隔分流术有效,能为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带来获益。其次需确保试验执行质量,包括精准选择患者群体。挑战在于我们往往难以预先确定最适合的患者。在RELIEVE-HF试验中,我们明智地选择基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层随机化。当时心力衰竭学界存在争议:该疗法更可能对HFpEF患者、HFrEF患者还是全体心衰患者有效?试验设计阶段尚无定论。有些企业专注HFpEF,有些专注HFrEF,V-Wave选择同时研究两类患者。这两类心衰在结构和功能上差异显著:HFpEF患者心脏较小但肥厚僵硬,HFrEF患者心脏扩大且松弛薄弱。我们设计试验时按LVEF分层,形成HFrEF和HFpEF两个亚组,既能分析整体结果,也能独立评估亚组疗效。"
这与亚组分析有何区别?
亚伯拉罕:"临床试验中常设定多种亚组,如按性别、年龄分组,但通常预期这些亚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分层随机化源于我们预判两类亚组可能不可合并分析——疗效可能存在本质差异。通过此设计,我们能采用统计效力更强的方法独立分析亚组数据,这比常规亚组分析更具科学严谨性。"
该方法的代价是什么?是否涉及延长入组时间和增加成本?
亚伯拉罕:"一定程度上存在。无需单独为每个亚组设定统计效力,最终取决于实际结果。我们采用交互作用检验进行评估。根据统计学原理,若交互作用p值不显著,表明两亚组可合并分析;若p值显著,则证明两亚组反应迥异,必须独立分析。分层因素不宜过多,通常限1-2个临床关键指标。但这为我们验证假设提供了机会:我们不认为该疗法受性别影响,但可能与HFrEF/HFpEF类型相关。据此分层后,依据统计原则进行终末检验,方能准确识别真正受益人群。"
卡里永系统关键性试验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计划如何克服?
心脏维度公司设计的硝钛合金卡里永二尖瓣轮廓系统通过冠状窦收紧瓣环治疗二尖瓣反流。[心脏维度公司提供示意图]
亚伯拉罕:"主要挑战与所有研究相同——患者入组。关键在于扩大宣传并获取有效转诊。此类试验常被视为结构性心脏病或介入性试验,因其需要技术娴熟的医师完成植入操作,导致信息未能有效触达实际管理患者的临床医生:心衰专科医师和普通心脏病专家。多数患者并非在介入心脏病诊所就诊,而是在心衰专科或普通心脏病门诊。因此,此类涉及心衰与介入心脏病学或电生理学交叉的试验,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让所有相关方充分参与,从而加速入组进程。"
器械开发商可采用哪些策略获取合适受试者?
亚伯拉罕:"我们多年实践证明最有效的策略是推行'心脏团队'模式,在试验中心指定植入医师与管理医师为共同主要研究者(co-PIs)。虽然机构出于伦理审查和合同要求需指定单一法定PI,但申办方完全可任命首席植入医师与心衰专科医师为共同PI。此举能同时调动两大核心专科的积极性,确保患者在专科间实现顺畅转诊。通过建立管理医师与植入医师的协作伙伴关系,保障患者转诊流程高效运行。"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