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根据一项研究,心功能较弱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后不久接受干细胞治疗,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较低。
心肌梗死后,当心肌严重受损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削弱心脏有效泵血的能力。这可能是急性并发症(急性心力衰竭)或长期并发症。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劳、腿部肿胀和心律不齐。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这项临床试验表明,干细胞疗法可能是心脏病发作后特定患者群体有价值的辅助治疗程序,可预防后续心力衰竭并降低未来不良事件的风险。
一个包括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员在内的国际研究团队,着手评估心脏病发作后直接将干细胞输送到冠状动脉(称为冠状动脉内输注)对三年内心力衰竭发展的影响。
研究团队表示:“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可能在心肌梗死后作为有价值的辅助治疗程序,预防心力衰竭的发展并降低未来不良事件的风险。”
该试验在伊朗的三家教学医院进行,纳入396名无既往心脏病史的患者(平均年龄57-59岁),他们均经历了首次心肌梗死。
其中,干预组的136名患者在心肌梗死后3-7天内接受了同种异体华通氏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冠状动脉内输注,并辅以标准治疗。
其余260名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标准治疗。
与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的冠状动脉内输注与较低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每100人年2.77例 vs. 6.48例)、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率(每100人年0.92例 vs. 4.20例)以及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的综合指标(每100人年2.8例 vs. 7.16例)相关。
研究人员表示,该干预对因心肌梗死再次入院或心血管疾病死亡没有统计学上显著的影响。然而,到六个月时,干预组的心脏功能显示出比对照组更显著的改善,同时研究者也呼吁进行额外的试验来确认这一发现。(印度亚洲通讯社)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