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如何通过工程化免疫改变医学
作者:朱莉安娜·姚
日期:2025年9月5日
2025年夏季奖学金
单一工具正在革新癌症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甚至最顽固的瘙痒受体研究,成为现代医学创新技术——抗体的核心范式。
单克隆抗体(实验室合成的抗原结合蛋白)作为Y形分子的主要药用价值在于抑制或标记特定细胞蛋白,既能中和威胁又能通过免疫系统标记清除。根据波士顿市场研究公司BCC Research数据,2024年该市场已达2426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4121亿美元。
这类抗体属于生物制剂(biologics)范畴,源于活体生物或生物过程。相比传统小分子药物,生物制剂需更复杂的生物技术合成,这些复杂性虽限制了抗体普及,但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突破口。
为何选择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构成药品两大类。小分子药物(如抗生素、抗组胺药和阿司匹林)因易量产而被熟知,但其简单性也带来局限——对复杂疾病疗效有限且易产生耐药性。抗体作为生物制剂代表,凭借分子特异性在免疫系统和细胞信号通路展现独特优势,其应用形式和场景具有惊人的多样性。
临床突破
癌症治疗是抗体研发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通过靶向癌细胞独特蛋白或阻断生长信号,FDA/EMA每年批准6-13种抗癌抗体药物。赫赛汀(Trastuzumab)通过结合乳腺癌细胞高表达的HER2蛋白,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抗体药物复合物(ADC)更将抗体特异性与细胞毒性药物结合,显著降低脱靶效应。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利妥昔单抗(Rituximab)通过靶向B细胞标记物CD20,成功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致病性抗体产生。
膜蛋白新战场
费城Integral Molecular公司聚焦膜蛋白技术,攻克传统"不可成药"靶点。该公司创新的抗体技术已突破60%以上治疗靶点限制,其开发的GLUT4特异性抗体不仅为2型糖尿病研究提供新工具,更开辟抗体治疗新路径。通过Cell Surface Bio平台、Paratope-PLUS抗体图谱和膜蛋白组阵列技术,该公司正在拓宽疾病研究疆域。
产业化挑战
抗体疗法面临高成本生产困境。哈佛大学托马斯·斯普林格教授为此投入2.1亿美元支持波士顿蛋白创新研究所(IPI),开发标准化合成抗体。AI技术如AlphaFold的蛋白结构预测能力,以及Generate:Biomedicines公司的深度学习蛋白质设计平台,正大幅降低研发成本。这些创新表明抗体治疗新时代触手可及,唯需持续的科学投入与资金支持。
人类通过抗体抵御疾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我们正主动工程化这些防御机制,以应对未来健康威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