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已经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多数人甚至将其带入卫生间。尽管这看似是如厕时的消遣习惯,但最新研究显示这种行为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痔疮风险增加近50%。
该研究资深作者、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胃肠病学家Trisha Pasricha博士指出:"过去关于限制如厕时间的建议主要基于数十年前阅读纸质媒体的研究数据,是时候重新审视智能手机带来的影响了。"
研究团队对125名接受筛查性结肠镜检查的成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如厕习惯、饮食、运动及手机使用情况。同时通过结肠镜结果判断受试者痔疮状况。关键发现包括:
- 痔疮风险与手机使用强相关:在调整年龄、性别、BMI、运动量、排便用力程度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后,研究显示如厕使用手机与痔疮风险增加46%相关
- 手机使用普遍存在:三分之二参与者承认如厕使用手机,使用者平均年龄55岁(非使用者62岁)
- 如厕时间显著延长:37%手机使用者单次如厕时间超过5分钟,而未使用者仅有7%
- 内容偏好特征明显:54%使用者阅读新闻,44%使用社交媒体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排便用力程度与痔疮风险无直接关联,两组人群基础便秘程度也无差异。Pasricha提出假设:"长时间坐在无支撑的马桶上可能导致支撑组织弱化,从而引发痔疮脱出。"
与传统阅读不同,智能手机的算法推送机制具有更强的注意力吸引力。研究特别指出,杂志阅读需要主动翻页,而短视频自动播放和个性化推荐会持续延长使用时间。
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建立无手机如厕习惯:如同卧室和餐桌应远离手机,卫生间也应成为专注排便的专属空间
- 改善膳食纤维摄入:每日按14克/1000卡路里标准摄取膳食纤维
- 物理治疗方法:使用含氢化可的松或金缕梅的药膏、每日2-3次温水坐浴
- 药物干预:必要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微创治疗(如橡皮圈结扎术)或手术切除。但需注意并非所有肛门肿块都是痔疮,确诊需通过肛门镜检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