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啥是“手梗”?得了“手梗”又该咋办?一文讲清!
近期,79岁的黄某毑在做饭时,突然感到左上肢麻木、乏力,手指颜色也变得青紫。家人赶紧把她送到长沙市第三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左上肢动脉栓塞,也就是“手梗”。原来,黄某毑患有房颤多年,却没好好进行抗凝治疗,心房里形成的血栓脱落,堵住了左上肢动脉。要是不及时手术取栓,不仅手可能保不住,连命都可能有危险。还好医生及时手术,取出了血栓,黄某毑才顺利康复出院。这“手梗”到底是啥?为啥这么危险?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手梗是啥?发病机制大揭秘
“手梗”,也就是上肢动脉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上肢动脉,导致血流中断。血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心源性的,像房颤患者,心房内很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流到处跑;另一种是血管源性的,动脉硬化斑块脱落也会形成血栓。这些血栓随着血流跑到上肢动脉,就会把血管堵住,造成上肢缺血。长沙市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副主任田睿说,上肢动脉栓塞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特别快,很容易出现危急情况。
手梗有啥症状?这些信号要警惕
手梗发病通常很突然,会有一些典型症状。比如单侧上肢会出现麻木、刺痛或者无力的感觉,皮肤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变得苍白或者青紫,摸上去肢体冰凉,而且脉搏会减弱或者消失,像桡动脉搏动可能就摸不到了。还有经典的“疼痛 - 苍白 - 无脉 - 麻痹 - 坏疽”五联征。大家平时可以自己摸摸脉搏,看看皮肤颜色,要是发现有这些异常,就得小心了。 哪些人容易得手梗呢?房颤患者、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人,还有长期吸烟的人,都是高危人群。就像黄娭毑,因为房颤没好好抗凝治疗,才引发了手梗。
手梗来了怎么办?应对、治疗与预防全攻略
紧急处理步骤
如果出现了手梗的症状,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或者去有血管介入能力的医院,千万不能拖延。在去医院的路上,要让患肢保持静止,注意保暖,但别热敷。还要把症状开始的时间和变化情况记下来,方便医生判断病情。
诊断与治疗方式
医生一般会用超声多普勒、CT血管造影(CTA)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来确定血栓的位置。治疗方法有好几种,根据病情可以用溶栓药物,也可以进行外科取栓或者介入取栓术。一般来说,发病后的6小时是黄金救治时间,一定要抓住。
预防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手梗很重要。房颤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吃抗凝药,像华法林或者新型口服抗凝药,还要定期监测INR值。生活中要戒烟,控制好血压和血糖,饮食上要低脂低盐,平时可以适度运动,比如散散步、打打太极拳。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血管超声检查,早点发现动脉硬化斑块。
术后与康复护理
做完手术也不能掉以轻心。抗凝药物要严格按照剂量吃,还要注意观察有没有出血的情况,像牙龈出血、黑便等,要是有异常就得赶紧去医院。术后早期可以做一些轻度的手部活动,比如握拳、伸展,别做剧烈运动。康复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如理疗等。平时要保持室温合适,别让患肢着凉,也别提重物或者长时间做重复动作。心理上也要调整好,通过正念冥想,再加上家人的支持,缓解焦虑情绪,别因为害怕而耽误了后续治疗。 手梗虽然严重,但它是可防可控的。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早识别、早治疗。高危人群要重视抗凝治疗和症状监测,定期体检,把健康风险降到最低。记住,及时就医是避免截肢和挽救生命的唯一途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