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讲座:利用工程微生物实现可持续化学生产与人类健康 9月18日Chemical Engineering Seminar: Engineered Microbes for Sustainable Chemical Production and Human Health 9/18 | UMass Lowell

硒与微生态 / 来源:www.uml.edu美国 - 英语2025-09-16 01:43:52 - 阅读时长2分钟 - 691字
本讲座介绍本杰明·伍尔斯顿教授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展示厌氧菌转化单碳原料为生物燃料的技术突破,以及针对硫化氢调控的肠道微生物诊疗系统开发。研究同时探讨微生物代谢的基础科学问题,涵盖可再生能源与人类肠道微生态两大领域,展示了工程微生物在生物燃料生产与炎症性肠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化学工程讲座工程微生物可持续化学生产人类健康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肠道疾病诊疗硫化氢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
化学工程讲座:利用工程微生物实现可持续化学生产与人类健康 9月18日

本杰明·伍尔斯顿教授将于9月18日(周四)下午3:30至4:45在沙尔大厅303室发表题为《工程微生物在可持续化学生产与人类健康中的应用》的讲座。作为东北大学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他将展示其团队在微生物工程领域的双轨研究体系。

研究亮点:

  1. 可再生能源方向: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厌氧菌,利用单碳原料(如二氧化碳)生产生物燃料。相较于传统生物燃料技术,该方案在原料可持续性和经济伦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究成果涵盖代谢通路优化、发酵工艺改进及经济性评估。
  2. 人类健康方向:开发可感知并调控疾病相关代谢物的工程菌。当前聚焦硫化氢(与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发病相关的关键毒性分子),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构建"生物感应-代谢调控"系统,为肠道疾病提供新的诊疗策略。

学术背景:

伍尔斯顿教授2020年加入东北大学,曾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其研究团队整合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方法,在单碳原料转化平台及肠道微生物诊疗领域取得突破。团队已发表31篇学术论文,持有1项专利,并获国际代谢工程学会杰·贝利青年研究员奖等多项殊荣。

学术贡献:

  • 建立厌氧微生物底盘系统,实现甲醇等单碳原料的高效生物转化
  • 开发首个可特异性响应硫化氢的基因调控模块
  • 揭示微生物单碳代谢中的关键辅酶适配机制

教育贡献:

伍尔斯顿教授主讲《生化工程》《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等课程,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工程师。其研究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海军研究办公室(ONR)等机构资助。

个人成就:

除科研工作外,他也是铁人三项运动爱好者,2018年完成首个全程铁人比赛。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