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其他名称:认知缺陷)属于精神病学专业领域。认知障碍是一个广义术语,用于描述任何阻碍认知过程或不同认知领域的特征。[1] 认知(也称为认知功能)是指个体通过思想和感官获取知识、运用已有知识以及理解周围事物发生的心理过程。[2] 认知障碍可发生在个体认知功能的不同领域或方面,包括记忆、注意力持续时间、规划、推理、决策、语言(理解、书写、言语)、执行功能和视空间功能。该术语涵盖多种不同疾病和状况,也可能是一种不同潜在疾病的症状或表现。例如,整体智力障碍(如智力残疾)、认知能力的特定且局限性障碍(如阅读障碍等学习障碍)、神经心理障碍(如注意力、工作记忆或执行功能障碍),或描述药物引起的认知和记忆障碍(如酒精、糖皮质激素[3]和苯二氮䓬类药物[4])。认知障碍可能是短期、进行性(随时间恶化)或永久性的。[2]
评估或诊断认知障碍的方法多样,包括使用考虑不同认知领域的多种神经心理学测试。较短的临床评估工具示例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5] 导致认知障碍的多种综合征和病理包括痴呆、轻度神经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5]
病因
认知障碍可能由多种不同因素引起,包括环境因素或脑部损伤(例如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2] 虽然在老年人中更常见,但并非所有老年人都有认知障碍。[2] 在年轻人中更常见的已知病因包括:染色体异常或遗传综合征、子宫内接触致畸物(例如产前药物暴露)、营养不良、中毒、自闭症和儿童虐待。[2] 中风、痴呆、抑郁、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脑肿瘤、营养不良、脑损伤、激素紊乱和其他慢性疾病可能在衰老过程中导致认知障碍。[2] 认知障碍也可能由脑部病理引起,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引起的痴呆、路易体痴呆和亨廷顿病。[2]
短期认知障碍可由药物如镇静剂引起。[2]
筛查
截至2020年,对6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进行认知障碍筛查的收益与危害相比尚不明确。[6] 在一项大型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中,纳入579,710名66岁成年人,随访总计3,870,293人年(平均每人6.68±1.33年),主观认知下降与后续痴呆风险显著增加相关。[7]
除了一系列认知测试外,全科医生通常还依赖临床判断来诊断认知障碍。[8] 当与额外测试配对时,临床判断最为理想,这些测试可让医疗专业人员确认诊断或排除诊断。[8] 在这些情况下,临床判断也可能有助于指导额外测试的选择。[8]
治疗
为认知衰退人群决定适当治疗需要基于诊断(具体认知问题)、患者症状、其他患者因素(包括期望和患者自身想法)以及以往帮助该患者的措施进行临床判断。[8]
预后
当个体认知水平下降时,独立生活通常变得更加困难。一些人可能难以自理,照顾者的负担会增加。部分人需要支持性医疗,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机构护理。[5]
研究
光疗在治疗认知障碍或痴呆患者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911
尽管预期认知衰退会对工作表现产生重大影响,但似乎健康状况与工作表现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13] 除依赖认知的工作(如空中交通管制员、职业运动员或其他精英职业)外,年龄似乎并不影响个人工作表现。这显然与认知测试结果相矛盾,因此该问题已进一步研究。这一结论的可能原因是人们很少需要发挥最大能力。典型功能(即日常生活所需的正常功能水平)与最大功能(即认知测试观察到的最大功能水平)之间存在差异。当我们能达到的最大认知能力下降时,可能实际上并不影响只需正常水平的日常生活。[13]
一些研究表明,童年饥饿可能对认知衰退具有保护作用。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热量限制可延迟与年龄相关的身体变化 onset。[14]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选择性生存效应,因为童年经历饥饿的研究参与者往往是其时代中最健康的人群。[14]
另见
- PASS智力理论
- 流体与晶体智力
- 痴呆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