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我国成人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感染过。这种藏在胃黏膜里的“隐形敌人”不只会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更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类致癌物”(明确会导致癌症的物质)。要想把它彻底“赶出去”,得用科学的方法。
用药:医生定制的“组合作战方案”
现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主流方法是“四联疗法”,也就是四种药物一起用——两种抗生素加上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具体选什么药得医生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细菌耐药情况、你的身体状况来定。比如有些地方很多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了(就是这药对它们没用了),医生就会换别的抗生素。治疗通常要10-14天,关键是“两个足”:吃够时间、吃够量。就像打持久战,要是中间断药,细菌会“进化”得更难对付,治疗就会失败。治疗期间可能会有点副作用,比如拉肚子、嘴里有怪味,这时候别自己停药,赶紧找医生调整方案。
饮食:给胃“放个静养假”
治疗期间的饮食要“温柔”,别刺激胃。酒精、浓茶、咖啡这些能不喝就不喝,油炸、烧烤这类高脂肪的也尽量少吃。可以试试“三温原则”:吃温的食物(别太烫也别太凉)、喝温的饮料,吃饭的环境温度也别太极端(比如对着空调吹着吃冰的)。要是有点消化不良,比如胀肚子,可以少吃多餐,实在难受就找医生开点帮助消化的药。另外,吃太咸会加重胃黏膜损伤,每天盐的摄入量别超过5克(差不多一啤酒盖的量)。
复查:确认“胜利”的关键一步
治完药4-8周内要去复查,这时候结果最准。常用的方法是“碳13/14呼气试验”,吹口气就行,不用插管,准确率超过95%。复查前得注意:2周内别吃抑酸药(比如XX拉唑之类的),4周内别吃抗生素,不然会影响结果,出现“假阴性”(其实没治好,但结果显示好了)。要是第一次没治好,得等3-6个月再治,这时候医生会换别的抗生素组合,或者延长疗程。研究显示,成功根除后5年内,大概5%-10%的人会再感染,所以有胃癌家族史、经常胃痛的人,最好定期做胃镜看看。
家庭防护:挡住传播的“防火墙”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比如共用餐具、接吻、嚼碎食物喂孩子)和“粪-口”(比如上完厕所没洗手就拿食物)传播,所以家里要做好这几点:①分餐吃,或者用公筷公勺;②餐具定期用开水煮10分钟消毒;③别嚼碎食物喂孩子;④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还有,要是家里有人感染,最好一家人一起治,这样根除成功率能高20%。治疗期间尽量别亲密接吻,直到复查确认转阴。
特殊人群:得“量身定制”方案
老人、孩子这些特殊群体,治疗方案得特别小心。比如60岁以上的老人,治之前要查肝肾功能,因为有些药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医生可能会调整药量;孩子要是没有明显症状(比如老胃痛、呕吐),通常先观察,不用急着治;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的人(比如长期吃激素的),治的时候要更注意按时吃药,还要定期查有没有副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是慢性病,但只要及时找医生做规范治疗,就能消除隐患。记住“按时吃药、细心饮食、定期复查”这九个字,配合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方案,根除成功率会很高。治完之后,建议每年查一次胃功能(比如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检测),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更要重视长期的胃部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