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丝·威尔逊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因症状多变而被称为"千面之病"的疾病。她的求医历程生动展现了免疫系统的阴暗面。红斑狼疮是影响多达5000万美国人的自身免疫疾病家族成员之一。(美联社视频/谢尔比·拉姆;动画:郝利)
六年里,多位医生反复误诊或忽视露丝·威尔逊的皮疹、肿胀、发热和剧痛。当急诊室准备再次将她拒之门外时,她恳求做最后一次检测才救了自己的命。
那次孤注一掷的检测发现这位马萨诸塞州女性的肾脏正在衰竭。罪魁祸首?她的免疫系统长期攻击自身组织却未被察觉。
"真希望患者不必经历所有痛苦、敷衍推诿和敷衍对待就能获得诊断,"她说。
威尔逊的红斑狼疮以症状多样著称,她的经历折射出免疫系统的阴暗面。作为影响全球数千万人的自身免疫疾病家族一员,红斑狼疮治疗困难、发病率上升且是医学最大谜题之一。如今科学家正基于癌症研究和新冠疫情的发现,逐步破译这些致残性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揭示不同自身免疫疾病的致病通路及其关联——目标直指攻克病因而非仅缓解症状。
这种"敌我不分"的免疫攻击在多发性硬化症中破坏神经,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引发关节炎症,在干燥综合征中导致眼干口燥,在1型糖尿病中摧毁胰岛素分泌,在重症肌无力中削弱肌肉——而在红斑狼疮中,它可能引发全身性破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最新统计显示,自身免疫疾病达140种,许多虽罕见但合计成为主要慢性病诱因,且症状往往隐形。
"你看起来正常。人们见到你会觉得你不可能患这种可怕疾病,"43岁的威尔逊说。她一边与疾病抗争,一边志愿向公众甚至医生普及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这位确诊耗时六年的患者正在伍斯特市麻省大学纪念医疗中心接受每月一次的红斑狼疮靶向静脉治疗。(图:2025年1月14日,马萨诸塞州伍斯特,美联社/大卫·戈德曼)
尽管探索之路漫长,近期突破让部分专家开始憧憬:治愈或预防部分自身免疫疾病的方法或许正在接近。在数十项临床试验中,科学家正利用患者自体免疫细胞清除引发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异常细胞。这种CAR-T细胞疗法早期结果令人振奋——2021年3月德国首位接受治疗的红斑狼疮患者至今保持无药缓解状态。药物替普利珠单抗可延缓注定患病者的1型糖尿病症状发作,为胰岛素依赖争取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新发布的五年研究计划援引此"诱人证据",呼吁在其他潜伏性疾病中寻找类似干预窗口。
"这可能是我们研究自身免疫疾病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时期,"纽约大学朗格尼医疗中心风湿病学家阿米特·萨克塞纳博士说。
免疫系统的"内部作案"
你的免疫系统拥有多种重叠机制来识别和攻击细菌、病毒等威胁,包括训练关键"士兵"——T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细胞——区分外来物与自身组织。这是精妙的平衡术,尤其当病原体模拟人体分子特征以逃避检测时。尽管免疫系统内置安全机制遏制异常细胞,但一旦失衡便引发自身免疫疾病。
多种涉及免疫功能的基因会使人易感常见自身免疫疾病,这意味着若家族成员患病,他人风险升高。这些基因可能包含曾保护祖先抵御黑死病等远古威胁的变体,如今却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但基因并非全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关节炎与肌肉骨骼皮肤病研究所的玛丽安娜·卡普兰博士强调。
研究显示,若同卵双胞胎中一人患病,另一人未必发病。感染、特定药物、吸烟、污染物等非遗传因素在触发免疫反应中作用重大。对红斑狼疮而言,严重晒伤都可能是诱因。
"当遭遇二次或三次打击时,免疫系统会说'受够了,无法再承受这些伤害',"负责系统性自身免疫研究的卡普兰解释道。女性更易患此类疾病,可能与雌激素或额外X染色体有关。红斑狼疮尤为明显:90%患者为女性,多为威尔逊这样的年轻患者。
这位红斑狼疮患者因阳光过量是其诱因之一,在马萨诸塞州南雅茅斯海滩与家人度假时突发偏头痛和疲劳后小憩。(图:2025年8月16日,美联社/大卫·戈德曼)
二十多岁起,晕厥和全身皮疹便开始折磨威尔逊,并随两次怀孕加剧。她带着年幼子女辗转求医,持续应对发热、肿胀、关节和背痛,直到那次急诊室中她坚持要求尿检的关键时刻。数月艰苦治疗保住了她的肾脏,但十余年后,这位马萨诸塞州利特尔顿女性仍每日与红斑狼疮疼痛共处。深度疲劳和脑雾(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记忆障碍、多任务处理困难)时好时坏。
近年疗法显著进步:从大剂量类固醇和广谱免疫抑制剂,发展到针对特定分子的精准药物。威尔逊每月接受红斑狼疮靶向静脉治疗,并服用约六种日常药物来平息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及相关症状。更糟的是"发作期"——症状突然急剧恶化。对威尔逊而言,这带来高烧、肿胀到无法行走的双腿及持续数日的剧痛,影响她在医学实验室的工作及与丈夫、青少年儿子和大学生女儿的相处。
"生活不算糟,只是日子难熬,"她以此自我宽慰。
卡普兰用生物学解释这种日常煎熬:引发感冒流感时酸痛疲劳的同种炎症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体内持续循环。
追踪根本病因
"这些是我的宝贝,"卡普兰实验室研究学者贾斯汀·邝博士在培养箱前检查细胞时说。他正进行多数实验室难以完成的操作:培养中性粒细胞——人体最常见白细胞。
作为损伤或感染的第一响应者,卡普兰怀疑这类细胞是最早失控并触发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元凶。部分中性粒细胞会喷射内含物形成蛛网状结构捕杀病原体,自身随之死亡。但红斑狼疮等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异常中性粒细胞,会生成过多"蛛网"。卡普兰团队正研究免疫系统是否误将残留物视为外来威胁,引发连锁反应。
"我们认为这是基础初始过程,"卡普兰说,"正探究其成因、为何女性更常见,以及能否开发策略阻止它而不损害抗感染能力。"另一关键发现:多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尤其女性)常在异常年轻时突发心脏病或中风。卡普兰研究提示,这些恰如其分命名为NETS(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结构或是主因——它们损伤血管并诱发本该出现在老年人身上的动脉硬化。但中性粒细胞离体存活期短,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成熟细胞无法揭示异常过程——邝博士培养的"新生"中性粒细胞或可破解谜题。
解析患者差异
红斑狼疮症状和疗效差异之大令人困惑:某些疗法能使部分患者无症状,对他人却无效。卡普兰指出这暗示"红斑狼疮并非单一疾病。我们称之为红斑狼疮的,可能代表具有共同因素的多种不同病症。"
如何细分尚不明确,但类风湿关节炎(RA)或提供线索。这种以手指变形闻名的疾病可攻击任何关节甚至器官,有时导致肺部纤维化。与红斑狼疮类似,RA治疗依赖试错,科学家正探索不同潜在病因。一项国际研究通过患者关节组织微样本,根据细胞模式、聚集方式和活性识别出六种炎症亚型。
"这改变了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合著者、西北大学风湿病学主任哈里斯·珀尔曼说。研究人员正比对患者用药前后关节组织细胞变化,以期指导治疗选择。
与红斑狼疮共处
威尔逊学会户外涂抹防晒霜、戴宽檐帽,并规划精力以避免发作。待孩子入学后,她重返校园获得学位,投身实验室研究和数据科学工作——更深入理解自身疾病及疗法。某日,时任风湿科医生请她回答医学生提问时,她发现许多人"只知教科书中的红斑狼疮",不懂患者视角。
"我意识到天啊,我必须开始谈论这个。"
如今的表现是:去年二月某晚,威尔逊在麻省大学陈医学院与线上红斑狼疮支持小组成员首次会面,紧张又兴奋。她拥抱两位女性和两位男性,分享症状与疗法——以及亲友们善意却徒劳的建议:多睡觉就能战胜红斑狼疮疲劳(休息无法缓解的症状)。
一个月后,威尔逊赴华盛顿参加狼疮研究联盟会议,呼吁科学家和药企研究人员重视患者对日常生活的反馈,例如新疗法是否改善脑雾。"仅测量生理症状和血液指标的药物研究'只捕捉到一半真相',"她说,"若疗法让我思维清晰、重拾生活、做回真实的自己,其重要性不亚于减轻炎症。"
尽管医生尚未建议实验性治疗,威尔逊已加入"狼疮里程碑研究",该计划将追踪3500名患者的生物样本以解析疾病差异。每次发作时,她都刺破手指共享血样。
"我必须为患者发声,"威尔逊说,"想到自己初诊时的孤独就明白这点。长久以来'我从不愿谈论它,尤其对孩子,我想让他们相信我会好起来'。于是你涂上粉底、口红和三层眼部遮瑕,继续前行。"
(注:美联社健康与科学部门获得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科学教育部及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支持,美联社对所有内容负全责)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