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应了解的三大中风风险要点
3 things women should know about stroke risk - Futurity
布朗大学急诊医学与流行病学副教授特蕾西·马德森自2008年在该校沃伦·阿尔珀特医学院完成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培训起,便持续研究女性与中风课题。她最初关注急诊科对女性治疗的差异问题,指出:"急诊科对我至关重要,因为这是我诊治患者的场所。我一直致力于探究出现中风症状的女性是否获得了应有的救治。"如今,越来越多研究者加入该领域,马德森表示:"提升女性中风诊疗水平不仅惠及女性群体,最终将优化全民中风救治体系。"
马德森已参与35项以上研究项目,涵盖女性临床治疗及风险因素分析。她指出女性中风风险随年龄变化:妊娠期风险升高,绝经期及绝经后再度攀升,老年女性更易发生严重致残性中风。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55至75岁女性中每五人就有一人将经历中风,中风位居女性死因第三位。但马德森强调五分之四的中风可预防,因此明确风险因素并指导女性自我防护至关重要。
基于近期研究成果,马德森提出三大关键认知:
常见中风风险因素对女性威胁更大
高血压与糖尿病是最普遍的中风风险因素,但马德森指出其风险程度存在性别差异。2019年一项涉及2.6万余人的研究显示,女性在同等高血压水平下的中风风险高于男性,且更易发展为重症中风。另项研究发现,女性空腹血糖升高(糖尿病标志)时,罹患最常见类型——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高于男性。此类发现或将推动制定针对高血压与糖尿病的性别差异化诊疗指南。马德森强调:"认清高血压等传统风险因素的性别差异至关重要,这既印证了需从青年至绝经后全生命周期开展风险筛查与干预,也可能引导未来指南修订。"
偏头痛影响持续存在——即使女性已不再发作
女性偏头痛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现有明确证据表明,伴先兆型偏头痛(即经典型偏头痛,特征为头痛伴随闪光、视野缺损等视觉异常)属中风风险因素。但既往研究多集中于中年女性,马德森团队现聚焦老年群体,探究女性终身偏头痛史是否导致60-70岁后中风风险升高——即便当前已无症状。她表示:"明确此风险有助于医生为绝经后女性提供更安全诊疗,例如指导是否开具可能增加中风风险的其他疾病用药。"该两年期研究将于2025年收官,成果有望重塑偏头痛与中风的未来诊疗方案。
激素或可作为预测中风风险的工具
马德森指出,学界尚不完全清楚年龄相关的性别风险差异机制,但性激素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她参与的多项研究正探索激素如何解释中风风险的性别差异。2020年对国家级"妇女健康倡议"项目的分析发现,绝经后女性循环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雌激素、睾酮密切相关的激素)水平偏低,与缺血性中风风险升高显著相关。目前她正主导多项联邦资助研究,验证激素水平能否用于识别高致残性中风风险女性。
来源:布朗大学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