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 Wikipedia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en.wikipedia.org美国 - 英语2025-11-02 11:34:42 - 阅读时长6分钟 - 2507字
脑室内出血(IVH)是指血液流入脑室系统的医学状况,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占30%通常由脑室内创伤、动脉瘤或脉络丛肿瘤引起,继发性占70%多由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扩展所致;该病症在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中发生率高达35%,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风险显著,临床表现包括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状态改变,诊断主要依靠CT扫描显示脑室内积血,治疗重点在于监测颅内压并采取引流等干预措施,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脑积水、脑瘫等长期神经后遗症,目前医学界正研究立体定向引流和纤维蛋白溶解等创新疗法以改善预后。
脑室内出血症状原因诊断预防治疗预后婴儿成人早产儿生发基质出血脑积水CT扫描皮质类固醇脑室引流
脑室内出血

出血进入脑室系统

医学状况

脑室内出血,又称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是指血液流入脑室系统,即脑脊液产生并循环流向蛛网膜下腔的区域。它可能由身体创伤或出血性中风引起。

30%的脑室内出血(IVH)属于原发性,仅限于脑室系统内,通常由脑室内创伤、动脉瘤、血管畸形或肿瘤(尤其是脉络丛肿瘤)引起。然而70%的IVH属于继发性,是由已有的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扩展所致。研究发现,脑室内出血在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中发生率高达35%。因此,出血通常不会在没有广泛相关损伤的情况下发生,预后往往不佳。

症状

成人

IVH的症状与其他脑内出血相似,包括突发头痛、恶心和呕吐,以及精神状态和/或意识水平的改变。影响身体特定区域的局灶性神经体征通常轻微或缺失,但可能出现局灶性和/或全身性癫痫发作。黄变症(呈黄色调的脑脊液)是常见发现,但其他医疗状况也可能与黄变症相关。

婴儿

部分婴儿无症状,而其他婴儿可能出现难以察觉的意识、肌肉张力、呼吸、眼球运动和身体运动异常。

原因

成人

成人IVH的原因包括身体创伤或出血性中风。

婴儿

早产且出生体重极低的婴儿也面临高风险。早产儿脑内的IVH通常起源于生发基质,而足月婴儿的IVH则起源于脉络丛。然而,IVH在早产儿或出生体重极低的婴儿中尤为常见。与较大婴儿、儿童或成人不同,早产儿IVH很少由创伤引起。相反,它被认为是由生长中脑部脆弱细胞结构灌注变化所致,加之脑循环系统发育不成熟,特别容易受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血流不足导致细胞死亡和随后的血管壁破裂,引起出血。虽然这种出血可能导致进一步损伤,但它本身是已经发生的损伤的标志。大多数脑室内出血发生在出生后72小时内。在早产儿中使用体外膜肺氧合会增加风险。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是重要原因。

病因学

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最常见的原因是生发基质中血管的脆弱性和独特形态,以及不成熟的脑自动调节机制。该机制通常允许大脑在血压波动的情况下维持稳定的血流,因此该区域的发育不全显著增加了出血风险。此外,新生儿生发基质中的血管密度更高、表面积更大、形状更圆。这些差异进一步增加了IVH风险。新生儿IVH的一些外部风险因素包括院外分娩后的转运、机械通气和频繁插管。

诊断

通过CT扫描显示脑室内有血液可以确诊。

婴儿

在足月和早产儿中,IVH的出血量各不相同。IVH通常分为四个等级:

  • 一级 - 出血仅发生在生发基质
  • 二级 - 出血也发生在脑室内,但脑室未扩大
  • 三级 - 脑室因积血而扩大
  • 四级 - 出血延伸至脑室周围的脑组织

一级和二级最为常见,通常没有进一步的并发症。三级和四级最为严重,可能导致婴儿长期脑损伤。三级或四级IVH后,可能形成血凝块,阻塞脑脊液流动,导致脑内液体增加(脑积水)。

预防

在产前期间,从妊娠24周0天至33周6天给予单疗程皮质类固醇已被多项研究证明可降低新生儿期脑室内出血的风险。有建议认为,非常早产儿的头部定位可作为预防生发基质出血的方法;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性和最适当的定位技术。方法包括床倾斜、仰卧中线头位、仰卧头旋转90度、俯卧中线头位和头部倾斜。

治疗

治疗重点在于监测,应对能听从指令的个体通过普通病房服务进行监测,对意识水平受损者则需在神经重症监护室观察。应特别关注通过脑室内导管监测颅内压(ICP)以及使用药物维持ICP、血压和凝血功能。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外部脑室引流来维持ICP并清除出血,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需要开颅手术。对于单侧IVH伴小范围脑实质出血的病例,立体定向和开颅手术相结合的方法已产生 promising results。

婴儿

已采用各种疗法来预防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包括利尿疗法、重复腰椎穿刺、链激酶疗法以及一种称为DRIFT(引流、灌洗和纤维蛋白溶解疗法)的组合新干预措施。需要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形式的更多研究,以确定预防性肝素和抗凝血酶治疗对早产新生儿的安全性、剂量和有效性。

预后

在婴儿中,生发基质出血与脑瘫、认知问题和脑积水相关。随着科学和医学技术的进步,患有这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早产儿生存率已提高,较少早产儿出现严重脑瘫。估计15%的存活早产儿会发展为脑瘫,27%的存活婴儿在18-24个月大时会出现中重度神经感觉障碍。

当IVH由与高血压相关的脑内出血引起时,预后非常差,如果随后发生脑积水则更糟。它可能导致颅内压危险升高,并可能引起致命的脑疝。即使独立存在,IVH也可能导致发病和死亡。首先,脑室内血液可能导致脑脊液通道中形成血凝块,阻塞其流动并导致阻塞性脑积水,这可能迅速导致颅内压升高和死亡。其次,血凝块的分解产物可能引发炎症反应,损害蛛网膜颗粒,抑制脑脊液的正常再吸收,导致永久性交通性脑积水。

相关疾病

脑挫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与IVH相关。出血可能涉及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

在成人和婴儿中,IVH都可能导致颅内压危险升高、脑组织损伤和脑积水。

流行病学

据报道,约25%出生体重极低的婴儿会发生IVH。在早产儿中,脑室内出血和生发基质出血是最广泛报道的神经系统疾病。美国每年约有12,000名婴儿被诊断为生发基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

研究

2002年,一项荷兰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新生儿科医生干预的情况:当脑室宽度(超声显示)超过第97百分位数时进行腰椎或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而非超过第97百分位数加4毫米时。Whitelaw教授2001年发表的原始Cochrane综述以及先前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表明,干预应基于脑室扩张的临床体征和症状。一项国际试验则研究了早期(第97百分位数)与晚期(第97百分位数加4毫米)干预引流脑脊液的效果。

DRIFT已在国际随机临床试验中进行了测试;虽然它并未显著降低对分流手术的需求,但显著减少了两岁时严重认知障碍(贝利智力发育指数<55)。重复腰椎穿刺广泛用于减轻颅内压升高的影响,是脑室内出血时无法进行脑室-腹腔(VP)分流手术的替代方案。重复腰椎穿刺的相对风险接近1.0,因此与保守管理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治疗效果,且会增加后续脑脊液感染的风险。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