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铁含量MRI检测可预测认知障碍及衰退Brain iron levels detected by MRI can predict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cline

环球医讯 / 认知障碍来源:medicalxpress.com美国 - 英语2025-09-10 13:52:4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80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显示,通过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检测脑部特定区域铁含量,可预测认知正常老年人向轻度认知障碍转化及认知衰退风险。该技术通过非侵入式手段量化内嗅皮层和壳核铁含量,与β-淀粉样蛋白病理具有协同效应,或将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干预的生物标志物,相关成果发表于《放射学》期刊。
脑部铁含量MRI检测认知障碍认知衰退阿尔茨海默病定量磁化率成像(QSM)轻度认知障碍痴呆症筛查治疗靶点脑铁作用机制
脑部铁含量MRI检测可预测认知障碍及衰退

一种特殊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可检测大脑不同区域的铁含量,能够预测认知正常老年人出现轻度认知障碍和认知功能衰退的可能性,为早期干预提供了新途径,据发表在《放射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

作为全球失智症的首要诱因,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日益严重公共卫生危机。该疾病以脑内异常蛋白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积累为特征,这些病理变化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几年即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测到。

针对这些异常蛋白的治疗方案效果有限,表明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脑部铁含量升高成为研究热点。脑铁过载可通过引发氧化应激(自由基与抗氧化剂的失衡)、加剧淀粉样蛋白毒性、破坏tau蛋白功能以及促进神经元死亡等机制驱动神经退行性病变。

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可非侵入性地测量脑铁含量。"QSM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高级MRI技术,能精准测量组织磁化率。"研究首席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物理系副教授徐莉博士表示,"这种技术能检测不同脑区细微的铁含量差异,为患者提供可靠且无创的铁含量绘图与量化手段,这是传统MRI技术无法实现的。"

研究团队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BIOCARD研究项目的158名认知正常参与者进行了QSM MRI检查,其中110人同时接受了PET检查。通过平均7.5年的随访发现,基线磁化率数据显示,内嗅皮层和壳核(两个与记忆及认知功能相关的重要脑区)的磁化率升高与轻度认知障碍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轻度认知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失智症的过渡阶段。

"我们的QSM结果显示,记忆相关脑区的铁含量升高与认知障碍风险及更快的认知衰退存在关联。"徐莉博士指出,"当受试者同时存在较高淀粉样蛋白病理负荷时,这种风险会进一步加剧。"尽管内嗅皮层和壳核的淀粉样蛋白负荷与磁化率变化各自都与认知障碍进展相关,但二者似乎存在协同效应,会加速整体认知功能的衰退。

若经更大规模、更多样化人群的研究证实,QSM MRI或将在痴呆症高危人群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人群,为新型治疗方案的应用提供早期干预窗口。"徐博士强调,"除了生物标志物作用,脑铁含量本身未来可能成为治疗靶点。"

研究团队下一步将深入探索脑铁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其与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等病理特征的相互作用。在治疗层面,临床试验或将评估靶向铁调控的疗法。同时,研究人员计划推动QSM技术的标准化、快速化和临床普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