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领域存在"无知即幸福"的现象。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每三人中就有一人会主动回避医疗信息。
本月发表于《行为医学年鉴》的研究分析了25个国家92项研究中的564,497份数据。尽管早期检测对治疗成功至关重要,但研究显示很多人抗拒预防性护理或体检。这种全球首次的量化研究对卫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指出:"医疗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取,但很多人选择回避。我们发现近三分之一人群存在回避倾向。"数据显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回避率最高,其中阿尔茨海默症达41%,亨廷顿舞蹈症40%。可治疗的严重疾病如HIV(32%)和癌症(29%)的回避率略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回避率最低(24%)。
柏林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的合著者Ralph Hertwig指出:"选择未知可能是有意为之。我们在其他领域研究过这种'有意的无知'现象,发现背后存在多种动机。"
研究团队确定了16项关键预测指标,其中情绪超载、健康自我效能感低、害怕被评判及对医疗系统的不信任最为显著。不同地区的回避模式差异显示医疗体系可能影响行为选择,但研究未深入探讨这种回避对健康的具体影响。
首席作者Konstantin Offer强调:"我们的研究不评判这种行为的是非,只是揭示这种常见现象的合理性。通过改善医疗系统信任度,或许能提升公众的医疗参与度。"
这项研究为理解医疗信息回避行为提供了新框架,提示未来需要关注心理机制和医疗体系改革的双向作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