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这个被称为"沉默杀手"的危险心脏疾病,是指人体最大血管主动脉出现的异常膨隆。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定义,该病分为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两大类型,其发生与年龄、性别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许多患者无需立即手术,但开放性主动脉手术和支架移植物等治疗手段对预防动脉破裂或夹层形成至关重要。
认识主动脉瘤
当动脉壁部分变弱时,就会形成类似气球状的异常扩张。这种被称为动脉瘤的病变可能先天存在,也可能由主动脉疾病或外伤引发。根据《纽约邮报》报道,作为人体主干血管的主动脉始于心脏左心室,向上弯曲形成主动脉弓后,穿过胸部进入腹部。
主动脉瘤主要分为两类:
- 胸主动脉瘤:发生在胸部区域
- 腹主动脉瘤:发展于腹部段,其中以肾下型最为常见(约占70%)
CDC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因主动脉瘤或夹层破裂死亡病例达9,904例,其中59%为男性患者。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65-75岁有吸烟史的男性应接受腹主动脉瘤超声筛查,即使无症状也需定期检查。
高危因素与症状识别
尽管动脉瘤成因常不明,但以下因素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 男性群体:男女发病比例约4:1
- 遗传基因:家族史使风险增加20%-30%
- 先天异常:如二叶式主动脉瓣缺陷
- 生活方式:高血压、吸烟使腹主动脉瘤风险提升2-4倍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致命疾病约70%-80%的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是在检查其他疾病(如持续性咳嗽、心悸或心脏杂音)时,通过超声心动图或CT扫描意外发现。
当症状显现时往往预示严重并发症:
- 胸痛:突发剧烈胸痛可能预示主动脉夹层
- 背痛:肩胛骨间持续性疼痛需警惕
- 腹部搏动:约20%患者可感知腹部搏动性肿块
诊断与治疗策略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显著提升了早期检出率。对于直径小于5.5厘米的腹主动脉瘤,通常采取定期监测(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而胸主动脉瘤的干预阈值为5厘米。治疗方案主要分为:
- 开放手术:适用于近心端动脉瘤,通过开胸/开腹直接修复
- 微创支架植入:经腹股沟股动脉植入支架移植物,适用于解剖结构合适的患者
关键治疗时机的选择需综合考虑:
- 动脉瘤年增长率(平均3-4毫米)
- 是否出现疼痛等临床症状
- 影像显示存在壁内血肿等情况
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检测血压,有家族史者需做主动脉影像学筛查。通过戒烟、控制血压及定期运动(避免剧烈负重)等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