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及其珀尔马特癌症中心主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人类口腔中生存的数百种细菌和真菌中,27种微生物共同存在可使胰腺癌发病风险提高3.5倍。
长期以来,专家们观察到口腔健康状况不佳者比口腔健康者更易罹患胰腺癌。近期科学家发现细菌可能通过吞咽的唾液进入胰腺(参与消化的重要器官),这为解释两者关联提供了机制依据。然而此前具体哪些微生物物种会促成该疾病始终未明。
发表于2025年9月18日《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的最新分析,评估了12.2万名健康男女唾液中采集的微生物基因组构成。
"我们的发现为口腔微生物组与胰腺癌的关系提供了新见解,"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人口健康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第一作者孟奕轩博士表示。
口腔微生物组指栖息于口腔的多样化细菌和真菌群落,其潜在健康作用正日益受到学界关注。
去年,该科研团队曾发现特定口腔细菌与头颈鳞状细胞癌(一类发生于口腔和咽喉的癌症)风险升高存在关联。研究者在2016年也曾开展小型研究,将口腔微生物与胰腺癌联系起来,但未能精确识别具体细菌种类。
孟博士指出,本次报告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细节最详尽的同类分析,也是首个揭示口腔真菌——特别是天然存在于皮肤及全身的念珠菌属酵母菌——可能参与胰腺癌进程的研究。研究人员还在患者胰腺肿瘤中检测到了这类口腔念珠菌物种。
研究团队整合了两项持续进行的全美调查数据,旨在深入理解饮食、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如何影响癌症发生。数据来源于美国癌症协会癌症预防研究II期和前列腺、肺、结直肠及卵巢癌症筛查试验。
参与者入组后使用漱口水漱口,提供唾液样本以保存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供检测。研究人员随后进行了平均约九年的随访以记录肿瘤发生情况。
在本研究中,调查人员分析了唾液样本中的细菌和真菌DNA,随后筛选出445名确诊胰腺癌患者,将其微生物DNA与另445名随机选取的健康对照者进行比对。团队充分考虑了年龄、种族、吸烟频率等已知致癌因素。
研究发现24种细菌和真菌各自独立地升高或降低胰腺癌风险。另有3种与癌症相关的细菌已被证实会促成牙周病(一种可侵蚀颌骨及牙齿周围软组织的严重牙龈感染)。
总体而言,这组微生物共同使参与者罹患胰腺癌的几率提升三倍以上。
此外,通过分析每位参与者的口腔微生物组构成,科学家首次开发出可估算其癌症风险的工具。
"通过分析口腔细菌和真菌种群,肿瘤科医生或许能标记出最需接受胰腺癌筛查的人群,"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人口健康系与医学系教授、研究共同资深作者安金英博士表示。安博士同时担任珀尔马特癌症中心人口科学副主任,她指出当前针对这种致命癌症的有效筛查手段极为有限。
"如今越来越清晰的是,刷牙和使用牙线不仅有助于预防牙周病,还可能防范癌症,"纽约大学人口健康系教授、研究共同资深作者理查德·海斯博士强调。海斯博士(同时为珀尔马特癌症中心成员)指出,本研究旨在识别疾病风险与特定口腔微生物的关联,而非确立直接因果关系,这需要进一步探索。
海斯补充表示,研究团队下一步将探究口腔病毒是否与癌症相关,以及口腔微生物组如何影响患者生存几率。
本研究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P30CA016087、P20CA252728、R01LM014085、R01CA159036及U01CA250186资助。
除孟奕轩博士、海斯博士和安金英博士外,参与研究的纽约大学朗格尼研究人员还包括吴峰博士、郭素英博士、王潺博士、托马斯·贡达医学博士、保罗·奥伯斯坦医学博士及李惠琳博士。
其他研究合作者包括纽约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米哈伊洛·乌西克博士、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尼尔·弗里德曼博士和黄文仪博士,以及亚特兰大美国癌症协会的卡罗琳·乌姆博士。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