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化身侦探,正借助精密技术破解人体最大谜团之一:自身免疫疾病的成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最新统计显示,约140种自身免疫疾病困扰着数千万人,研究者们正通过耐心探索与尖端科技手段,努力解开免疫系统为何会攻击自身而非保护人体的谜题。
儿科风湿病学家劳拉·勒万多夫斯基博士表示:“我热爱解谜和解决问题,尤其关注人体致病的宏观机制。我向家人解释自己是‘基因猎人’。当发现新线索时,我内心激动得能翻跟头——此刻正是研究的黄金时代。”
研究人员借助激光驱动仪器和荧光染料区分异常细胞与正常细胞。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屏幕观察小鼠胰腺细胞:红色标记攻击胰岛素生成细胞的作乱T细胞,黄色标记本应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维和细胞”——但后者数量明显不足。研究专员萨钦·苏尔瓦斯正开发重编程免疫系统的新方法,以保护而非伤害胰腺细胞。他坦言:“始于祖母因癌症离世的触动,但自身免疫疾病更令我着迷——为何某些疾病需增强免疫反应,而另一些却要抑制?这恰如一把双刃剑。”
在国立卫生研究院实验室,研究学者贾斯汀·邝博士每日培育人类干细胞,将其转化为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免疫细胞。“这些是我的‘宝宝’。虽需每周七天悉心照料补充营养,但成果令人欣慰。它们占据我大量生活,就像养育婴儿。”转化医学研究学者威廉·安布勒专注于探索生物性别如何影响自身免疫疾病风险,他认为:“该领域的病因认知仍严重不足,我们正站在理解治疗乃至预防可能性的关键转折点。”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团队正利用mRNA技术开发新型疗法。研究员凯瑟琳·卢利指出:“免疫系统的精妙平衡令人惊叹——适量有益,过量有害。作为工程师,我们面临的独特挑战是找到激活与抑制的精准平衡点。”研究员马纳夫·贾因设计的可生物降解纳米颗粒,能精准递送治疗药物至身体各部位的异常免疫细胞。“工程思维教会我识别问题并逐步改进,这些微小进步终将汇成重大突破。”
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医师艾戈·皮纳尔-费尔南德斯博士研究肌炎(一组肌肉衰弱疾病)时发现,作乱B细胞产生的抗体会侵入肌肉细胞内部破坏功能,这解释了症状差异。他感慨:“初期对该疾病一无所知,如今终于能向患者阐明病因与治疗依据。”研究员卡梅洛·卡蒙纳-里维拉强调:“实验室的每项工作都关乎患者。关键在于热情——唯有热情才能支撑你达成目标。我们应用的突破性技术令人自豪。”
当前药物仅能缓解症状,新一代疗法正尝试修复紊乱的免疫通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团队开发的纳米颗粒疗法,旨在抑制1型糖尿病中的胰腺攻击细胞并增强“维和细胞”;另一团队则聚焦类风湿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研发能精准清除“坏”B细胞的抗体药物。研究员阿比盖尔·麦加恩解释:“传统疗法广泛抑制免疫系统,我们正开发仅针对异常细胞的新方案。蛋白工程技术有望切实改善患者生活。”
研究员诺里奥·哈纳塔博士(曾任日本风湿病医生)指出:“通过研究可填补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探索未知领域。”国立卫生研究院风湿病学家玛丽安娜·卡普兰团队正追查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根源,特别关注为何女性更易患病。她回忆:“曾目睹疾病无情进展却束手无策,这种无力感促使我深入探究——免疫系统为何会丧失对自身的耐受性?”
研究员科林·格利奇认为:“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已显成效,自身免疫疾病正是下一个前沿阵地。”随着早期临床试验推进,科学家确信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正迈入新时代:从症状压制转向精准修复免疫功能,为数千万患者带来希望曙光。
劳伦·尼尔加德是美联社医学记者,报道脑健康、传染病及器官移植等领域研究,驻华盛顿特区。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