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研究表明,幸福感更高的人在职业生涯中更为成功,拥有更充实的人际关系,且寿命更长、健康状况更佳。如今,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确定国家整体人口要获得特定健康益处所需达到的"幸福阈值"。
根据10月20日发表在《医学前沿》期刊上的研究,一个国家的幸福水平会影响其国民患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过早死亡风险。
研究团队使用名为"生活阶梯"的量表评估了123个国家的幸福水平,其中0分代表想象中最糟糕的生活,10分代表最佳生活状态。研究人员发现,当一个国家的生活阶梯得分超过2.7分后,其国民30至70岁人群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风险开始下降。
得分范围从2.18到7.97不等,平均得分为5.45。美国也在研究分析范围内,但具体生活阶梯得分未在研究中公布。不过《2025年世界幸福报告》将美国列为全球第24大幸福国家,得分为6.72。
领导该研究的罗马尼亚阿尔巴尤利亚1918年12月1日大学金融与会计系教授尤利亚·尤加在邮件中表示:"通过投资医疗体系、反腐败改革、社会保障网络和健康城市环境等政策,将国家生活阶梯得分提升至2.7分阈值以上,可启动更高幸福感与更低死亡率的良性循环。证据表明,在控制肥胖、酒精使用和污染的同时提升幸福感,可产生双重效益:更强的幸福感以及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
尤加指出,对于达到或超过2.7分阈值的国家,"当社会达到基本稳定和满意度水平时,提升幸福感可切实延长预期寿命"。她希望该研究能为影响国民幸福感和健康的政府部门及公共卫生组织提供参考,并计划通过测试其他健康指标(如伤残生命年)进一步验证幸福阈值理论。
幸福感远不止愉悦感受
研究显示,成年人幸福感每提升1%,30至70岁人群的慢性病死亡率相应下降0.43%。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杰出教授、积极活动与幸福感实验室主任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未参与该研究)表示,这项研究补充了幸福感与健康关联的现有文献。
"传统上幸福感被视为一种奢侈享受,仅是感觉良好而已,"柳博米尔斯基说,"但新研究表明,幸福感可能是关键的公共卫生变量,其意义远超单纯的愉悦和快乐。"
她强调,幸福感仅是个人健康的其中一个方面,遗传、行为和环境因素同样影响慢性病死亡风险。"我们不希望人们认为只要更幸福就能保持健康,"她警告道,"还必须避免归咎责任。你不能说'如果你寿命不长,那是因为你不够快乐'。更需注意的是,个人幸福感受居住地制约——你可能因出生在政治动荡国家或无力搬离空气污染严重地区而无法掌控自身幸福。"
柳博米尔斯基指出,评估整个国家的幸福感存在挑战:"这非常困难。你无法调查每个国民,必须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研究者也承认数据局限性,包括战乱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数据不完整,且因慢性病死亡数据仅统计至70岁,影响了长寿分析。
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人类情感与跨文化关系实验室主任萨伊达·赫什马蒂(未参与研究)认为,"幸福"一词并不准确描述研究测量的内容。"当人们说'幸福'时,通常联想到更多积极情绪——如喜悦、生活意义感和成就感,"这位心理学助理教授解释道,"但生活阶梯量表未必涵盖这些维度。"
赫什马蒂提及该研究采用的康特里尔自我锚定奋斗量表(又称康特里尔阶梯),这是评估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工具。"这并非指转瞬即逝的情绪幸福,"她澄清道,"而是关于整体生活满意度的认知评估,反映社会是否为民众提供物质、社交和心理基础以实现蓬勃发展。"
提升幸福感如何促进国民健康
研究团队整合了2006至2021年间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发展指标中的健康数据,包括空气污染、体重指数和酒精消费等要素。世卫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至少43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非大流行相关死亡的75%,其中近42%在70岁前过早死亡。
当年80%的慢性病过早死亡归因于四类疾病:心脏病(1900万死亡)、癌症(1000万死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00万死亡)和糖尿病(200万死亡)。
人均医疗支出较高的国家(如医生就诊和处方药费用)普遍超过幸福阈值。2006年埃塞俄比亚人均支出最低,仅9美元;2021年美国最高,达1.2万美元;所有参评国家平均为1300美元。
赫什马蒂将幸福阈值视为"稳定阈值"。"低于该阈值时,人们似乎处于压力和生存模式,这会产生生理后果,"她解释道。虽然个人幸福感总和构成国家幸福水平,但她警告切勿将研究结论直接套用于个人健康或慢性病死亡风险。
"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变得更快乐会直接改变你的生理机能,"赫什马蒂说。她建议全面看待个人幸福感:简单愉悦固然重要,但因其短暂性可能留下空虚感;应聚焦持久的幸福标志,如维系牢固社会关系、培养生活目标感、追求成就感。
"这些才是助我们充分享受生命的长期美德,"她总结道。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