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BC新闻健康与科学记者詹姆斯·加拉格尔报道,干细胞研究人员宣称取得一项"重大科学发现",该突破有望开启个性化医疗的新纪元。
日本科学家展示了一种革命性方法:仅需将血细胞浸入酸性溶液,即可快速制备干细胞。干细胞具有转化为任何类型组织的潜能,目前正用于眼部、心脏和大脑修复的临床试验。这项最新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有望使干细胞技术变得更廉价、更快速且更安全。
人体由执行特定功能的细胞构成——神经细胞、肝细胞、肌细胞等——其功能固定不变。而干细胞能转化为其他任意类型细胞,在医学再生领域具有巨大研究价值。胚胎是干细胞的伦理争议来源之一,诺贝尔奖获奖研究曾证明皮肤细胞可通过"基因重编程"转化为干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
最新研究表明,用酸性环境刺激血细胞同样能触发其转化为干细胞,此次命名为STAP细胞(刺激触发多能性获取细胞)。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的小保方晴子博士表示,细胞能以这种方式响应环境"令人十分惊讶"。她补充道:"这些发现带来的新可能性令人振奋,不仅限于再生医学,癌症研究也将受益。"
该突破在小鼠血细胞中实现,目前正开展人体血液实验研究。伦敦大学学院再生医学教授克里斯·梅森指出,若在人体同样有效,"个性化医疗时代将真正到来"。他向BBC表示:"我当即意识到这是颠覆性突破!尽管结果看似美好得难以置信,但经过众多专家复核验证,其真实性毋庸置疑。若在人体效果与小鼠相当,该技术将比现有细胞重编程方案更快捷、经济且安全——个性化细胞疗法或将真正可行。"
以导致视力丧失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为例,从患者皮肤样本到可注射入眼的治疗方案需耗时10个月且成本高昂。梅森教授表示,新技术可将时间缩短数周,同时降低组件成本。
医学研究理事会专家罗宾·洛弗尔-巴奇教授称该发现"非凡",伦敦国王学院干细胞科学讲师杜什科·伊利奇博士则誉其为"重大科学发现"。伊利奇博士补充道:"该方法确实具有革命性,将根本性改变科学家对环境与基因组相互作用的认知。"但他同时强调:"这并未使干细胞疗法更接近临床应用。此类细胞仍需遵循与胚胎来源或标准重编程细胞相同的严格安全标准。"
洛弗尔-巴奇教授指出:"科学家尚需时间充分理解这些细胞的特性及其治疗潜力,但最引人入胜的研究方向是揭示低pH值刺激触发重编程的机制——以及为何我们食用柠檬、醋或饮用可乐时不会发生此类现象。"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