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研究生头痛教训:别盲目吃药,科学应对头痛!

国内资讯 / 热点新闻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0-30 09:45: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53字
22岁女研究生因长期过量使用止痛药导致慢性偏头痛合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头痛发作时应科学用药,避免滥用止痛药,结合非药物方法和预防性治疗进行长期管理。
头痛慢性偏头痛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止痛药科学用药非药物方法预防性治疗头痛管理偏头痛MOH止痛药滥用头痛日记认知行为疗法生活方式调整神经内科
22岁女研究生头痛教训:别盲目吃药,科学应对头痛!

近期,22岁女研究生菁菁的经历引发了公众对头痛用药安全的关注。菁菁从高中起就频繁头痛、呕吐、畏光畏声,起初家人以为是学习压力大,没重视。后来头痛频率增加,她靠吃止痛药缓解,月均吃20多片非甾体抗炎药。多次检查没发现问题,还被误诊为心理问题。最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恺鸣诊断她为慢性偏头痛合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原来她头痛加剧是长期过量用止痛药导致的。

每月超15天用止痛药,头痛风险显著增加

偏头痛是一种中枢敏化性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让颅内外血管扩张,还释放炎症介质。而MOH的形成,和长期高频使用止痛药有关。如果每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15天,或曲普坦类药物≥10天,持续3个月以上,就会干扰大脑疼痛调节通路,触发皮层扩散性抑制紊乱,让头痛更频繁、更剧烈,变成慢性每日头痛。像菁菁这样,吃了止痛药头痛暂时缓解,药代谢完又加重,只能再吃药,就陷入了"越吃越痛"的循环。MOH危害不小,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延长3-5倍,年急诊就诊次数增加2倍,治疗成本是普通偏头痛患者的3倍,还容易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但据统计,我国MOH诊断率不足5%,很多患者因用错药陷入治疗困境。

头痛就吃药?这些MOH诱因和误区要警惕

从个体行为看,很多人觉得"头痛必吃药",不看说明书用药频率,甚至把多种止痛药一起吃。而且常把头痛原因归结为疲劳、颈椎病,忽略偏头痛单侧搏动性疼痛、活动后加重等症状。医疗系统也存在问题,基层医生对MOH诊断标准不熟悉,依赖影像学检查,不重视病史分析,把头痛当成"功能性疾病"。治疗时也没区分急性期和预防性治疗,过度推荐短期止痛药。社会认知上,大家觉得非处方药安全,没意识到肝肾毒性和中枢神经适应性风险。并且只有32%的头痛患者知道MOH风险,部分药店非甾体抗炎药包装也没标注"月使用上限"。

头痛别怕!分阶段干预和长期管理有妙招

头痛发作时,轻度头痛可以先试试冷敷、静息、补液等非药物方法。中重度头痛,要严格按说明书用曲普坦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每月使用不超过10天。含麦角生物碱或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MOH风险是布洛芬的2倍,别长期用。确诊MOH后,要在医生监督下慢慢停药,突然停药可能让戒断性头痛加重,约70%患者会有1-2周症状恶化期。预防性药物方面,托吡酯(每日25-100mg)或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是一线方案,有效率约50-60%;肉毒素A注射(每12周一次)对慢性偏头痛缓解率达30-40%。还可以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生物反馈训练。长期健康管理,要记头痛日记,记录发作时间、疼痛程度、诱因、用药情况。生活上,每天睡7小时,少吃酒精、巧克力、加工肉类,补镁元素(每日400mg),每周3次有氧运动,能降低头痛频率20-30%。

菁菁的经历提醒我们,要破除"头痛必吃药"观念,建立科学用药和健康管理意识,打破头痛与药物依赖的循环。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