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病毒或流感会显著增加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即使康复数周后风险依然存在。
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新研究,在流感等病毒感染后的数周至数个月内,相关风险会上升三至五倍。与此同时,HIV和丙型肝炎等慢性病患者面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虽较轻微,但持续时间更长。
该研究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医学与健康服务研究系兼职副教授科斯克·卡韦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急性和慢性病毒感染均与心血管疾病的短期及长期风险相关,包括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卡韦及其团队通过分析1997年至2024年间发表的155项研究得出此结论。
病毒性感染:急性风险显著
研究人员对比了新冠和流感感染后数周内患者与无病毒感染期间的健康状况。
部分纳入荟萃分析的研究显示,新冠确诊患者在感染后14周内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是原来的三倍,且风险升高状态可持续一年。
而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患者在感染后一个月内,心脏病发作风险增至四倍,中风风险更高达五倍。研究指出,接受实验室检测的患者往往症状较重,因此轻症患者的风险水平可能较低。
卡韦团队认为,这种风险提升可能与人体免疫反应有关:感染引发的炎症会促进血液凝固,进而加重心脏负担。炎症状态可能在感染消退后持续存在,从而解释了病后数周内风险居高不下的现象。
慢性疾病:风险较轻但持续期长
研究团队还探究了慢性病与心血管事件的长期关联,将患病者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HIV感染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分别提高60%和45%;丙型肝炎患者风险提升27%和23%;带状疱疹患者风险增加12%和18%。尽管增幅低于病毒感染后的急性风险,但研究人员强调其作为长期风险因素的重要性。
卡韦补充道:“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因此该病毒带来的风险提升将导致心血管疾病病例在人群层面显著增加。”
研究还指出,疱疹、甲型肝炎、HPV和登革热等其他疾病与心血管风险上升存在关联,但需进一步验证。
全球首要死因的应对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心血管疾病目前是全球及美国的首要死因,2023年在美国造成680,981人死亡(较第二大死因癌症高出11%)。
研究人员指出,可通过疫苗接种等措施降低风险。引用自《JAMA网络开放》的一项研究显示,接种流感疫苗者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比安慰剂组低34%。
本文仅作信息参考,不提供医疗建议。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