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会显著增加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短期风险,这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主导的研究综述所得结论,该研究近期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河合浩介(Kosuke Kawai)团队在10月下旬发表的研究显示,流感感染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会上升至原来的四到五倍。
新冠病毒感染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均增加约三倍,而其他病毒则与较小但持续时间更长的风险相关联。
研究已证实人类乳头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可诱发癌症,但美国心脏协会引述河合浩介观点指出:“病毒与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尚未被充分理解。”
研究人员筛选了1997年至2024年间发表的5.2万余项关于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最终选取155项符合质量标准且可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比较的研究。
分析显示新冠病毒与流感的关联性最强。流感发病后的四周内,中风风险较未感染人群高出五倍,心脏病发作风险则增至四倍。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四周内,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3.1倍,中风风险增加2.9倍。
研究人员认为,风险升高源于人体免疫反应释放的物质引发炎症并促进血液凝结,从而损害心血管系统。
该研究同时发现,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60%、中风风险增加45%;丙型肝炎则导致心脏病发作风险上升27%、中风风险上升23%。
对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即带状疱疹),风险增幅较小(心脏病发作:12%;中风:18%),这些数据同样指感染后四周内的情况。河合浩介强调:“这三种病毒相关风险在临床上仍具重要意义,尤其因其持续时间较长。”
研究团队主张扩大针对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病毒的疫苗接种范围。河合浩介表示:“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病毒感染预防措施,可能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引用2022年综述指出,接种流感疫苗与重大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4%相关。
当前研究还表明,单纯疱疹病毒1型、甲型肝炎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以及导致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病毒也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但结论不如前述病毒明确。鉴于这些感染在全球广泛传播,作者呼吁深入探究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