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分析了影像检查如何用于诊断和管理贝尔麻痹症,这是一种导致面部一侧肌肉突然无力的疾病,通常为暂时性。尽管诊断性影像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潜在警示信号或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症状原因,但仅应在临床体征需要时使用。据研究人员所知,此前尚无研究探讨贝尔麻痹症背景下的这种关系。
通过评估当前影像检查在贝尔麻痹症诊断和管理中的使用情况,研究人员旨在确保临床实践强调优化患者护理,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成本。
该论文发表在《喉镜》(The Laryngoscope)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的医学生和面部整形外科医生与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耳鼻喉科的首席住院医师合作。
该研究是首个利用全国性分析来考察在美国如何及何时使用影像检查诊断和管理贝尔麻痹症的研究。
这项研究有助于评估当前贝尔麻痹症影像检查实践是否符合循证指南。由于贝尔麻痹症通常通过详细病史和体格检查诊断,对于无并发症病例通常无需影像检查,且建议在72小时内给予类固醇治疗。此方法确保患者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影像检查,最终降低医疗成本。
对于这项回顾性研究,数据从两个数据库收集:MarketScan商业索赔和就诊数据库(MarketScan Commercial Claims and Encounters Database),包含美国私人保险个人的去标识化门诊保险索赔;以及MarketScan医疗保险补充数据库(MarketScan Medicare Supplemental Database),涵盖参加医疗保险的个人。这些数据库共同提供超过1亿患者的资料,为拥有雇主赞助私人保险的美国人口提供代表性样本。
从该群体中,仅纳入35,942名成年贝尔麻痹症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在初次诊断后至少有一年的连续保险覆盖。
从这近36,000名患者的分析中发现,约25%的患者在诊断后30天内接受了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或MRI(磁共振成像),这与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发布的现行指南不符。研究人员还发现,接受影像检查的患者更可能同时接受抗病毒和类固醇治疗,可能是因为医生对更严重病例采取了额外预防措施。
这些发现突显了影像检查的过度使用,这增加了成本和资源负担,而在常规病例中并未提供显著诊断价值。该研究强调了采取措施使临床实践与循证指南保持一致的必要性,促进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影像检查。
对患者而言,贝尔麻痹症可能令人恐惧,因其引起的突发性面部麻痹可能模仿中风征兆。然而,若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正常,贝尔麻痹症通常会在三个月内自行恢复,并可通过及时给予类固醇治疗有效处理,无需进行影像检查。
虽然医生可能安排影像检查以排除潜在警示信号——如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神经功能缺损——但重要的是仅在患者症状需要时才进行影像检查。研究结果强化了临床医生在诊断贝尔麻痹症时应优先考虑详细病史和体格检查,并在症状出现后72小时内给予类固醇治疗,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这项研究使用的数据主要针对拥有私人保险或医疗保险的患者。下一步将研究这些发现是否适用于无私人保险人群,并探索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如何影响贝尔麻痹症的影像检查趋势。
"这项研究揭示了特发性贝尔麻痹症(即原因不明的)与临床指南相比,可能过度使用了诊断性影像检查,"Ratna表示。
"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更新临床指南并将其传播到所有治疗这些患者的专科领域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耳鼻喉科。我感谢我的导师,西奈山医院的Mingyang Gray博士和Joshua Rosenberg博士,以及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Rahul Sharma医学博士,感谢他们的指导和合作。"
更多信息:Sujay Ratna等,《贝尔麻痹症头颈部影像的全国性分析:来自医疗索赔的见解》,《喉镜》(2025)。DOI: 10.1002/lary.70238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