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牙齿因为龋坏只剩下残根时,临床处理得先做一套系统评估。2023年《国际牙体修复学杂志》的研究发现,用三维影像评估后,残根功能重建的成功率能达到82%,比传统治疗的65%高不少。现在口腔医学通过多学科合作,已经有了完整的诊疗体系。
残根保留的临床决策路径
残根处理首先要做三维影像学评估。锥形束CT能准确测牙根的三维数据:如果残根长度≥8毫米、根管壁完整的部分超过2/3、牙根周围的骨头没有病变吸收,就可以考虑保留治疗。治疗流程有三个关键环节:
- 根管系统处理: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把感染物质清干净后,用生物陶瓷材料填满根管
- 桩核构建:新型的预成纤维桩弹性和牙本质接近,用树脂水门汀固定,形成复合支撑结构
- 冠部修复:全瓷冠得满足抗折强度超过400MPa、边缘密合度误差小于50微米的要求
临床数据显示,用纤维桩修复后,根折的概率比金属桩低27%,五年还能用的概率有91.2%。治疗后要定期复查,看看牙周探诊深度、根尖周有没有透射影这些指标。
缺牙重建的适应证选择
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拔掉残根再重建:
- 根折累及牙根长度的1/2以上
- 根尖周围的病变直径超过5毫米
- 牙槽骨吸收超过牙根长度的2/3
- 牙齿松动到Ⅲ度
拔牙后的重建方案要根据骨头的条件选:
- 种植修复:如果要即刻负重种植,得满足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超过35Ncm;如果做骨增量手术同时种牙,骨增量材料的吸收率要控制在15%以内
- 固定桥修复:用应力中断设计的双端固定桥,能让基牙受力减少40%
- 活动义齿:磁性附着体能提供200-400克的固位力,比传统卡环式义齿的固位效果好3倍
2023年的临床研究显示,用数字化导板种牙的精度误差能控制在0.2毫米以内,能明显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
修复方案的决策模型
选治疗方案得综合看三个维度的指标: 经济方面:初期费用种植牙>固定桥>活动义齿,但十年下来的维护成本比值是1:1.8:2.5 功能方面:种植牙能恢复天然牙85%的咬合力,固定桥是70%,活动义齿是50% 美学方面:全瓷冠的透光率(Lab*值ΔE<1.5)和天然牙很像,牙龈位置的瓷厚度要超过1.0毫米才能保持牙龈的形态
术后维护要做到这些:
- 清洁方法:用软毛牙刷(硬度<0.01毫米)+牙间刷(直径0.6-1.5毫米)+冲牙器(压力50-90psi)
- 复诊时间:前三年每6个月查一次种植体周围的袋深度、探诊有没有出血
- 功能监测:每年做一次咬合分析,调整牙齿磨损的地方
临床决策要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通过多学科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大家选有口腔专科资质的医疗机构,做系统的治疗规划。治疗后的长期维护是保证效果的关键,得定期复查、做专业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