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诊室中人工智能正在倾听医患对话At some doctors’ offices, AI is listening in the exam room – Hartford Courant

环球医讯 / AI与医疗健康来源:www.courant.com美国 - 英语2025-11-16 03:57:53 - 阅读时长5分钟 - 2157字
本文详细报道了人工智能在医疗诊室中的实际应用现状,聚焦环境监听与AI听写工具如何变革医生工作模式。通过费城杰斐逊医疗集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系统的案例,展示了AI技术如何自动生成结构化医疗记录,使医生摆脱文书负担、专注患者互动,研究显示这使医生下班后文书工作时间减少30%。同时深入探讨了隐私保护、录音准确性、伦理风险等挑战,包括FDA监管缺失、口音识别误差、敏感话题处理等问题。医疗伦理学家强调需确保患者知情同意与数据安全,而医疗机构正谨慎推进技术应用,在急诊科等场景探索平衡效率与人性化服务的路径,目前约1200名医护人员已使用该技术。
健康人工智能医患对话诊室AI听写工具环境监听医疗记录文书工作效率隐私保护伦理风险宾大杰斐逊医疗集团
部分诊室中人工智能正在倾听医患对话

费城——如今,布雷肯·巴布拉(Bracken Babula)在接诊患者时,会先关上检查室的门,询问患者是否介意他记录对话。他在手机上按下录音按钮并确认后,便能专注倾听患者讲述。

过去,这位杰斐逊医疗集团(Jefferson Health)的初级保健医生在倾听患者时需快速打字记录,难以保持持续眼神交流与充分互动。但过去一年间,他一直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完成倾听与记录工作。就诊结束后,巴布拉停止录音,几分钟内电脑屏幕便显示结构化记录,概括对话要点、讨论的医疗问题及建议的后续步骤。

"现在我能直面患者完整倾听对话,"巴布拉表示,"耗时相同但记录质量显著提升。"

费城及全美医疗机构多年来已在患者看不见的环节采用AI技术,如分析放射扫描图像筛查癌症或优化预约安排。如今,"环境监听"与AI听写工具正逐步进入患者可见的诊室场景。

医疗领域研究显示,医生花在文书工作的时间超过医患互动时间,这使AI技术具有显著吸引力。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研究证实,此类工具可减少医生下班后的文书工作量。今年秋季,杰斐逊医疗集团宣布计划通过AI工具(含环境监听技术)到2028年为临床医生节省1000万小时;目前约1200名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系统医护人员正使用AI听写工具辅助记录。

但医疗伦理学家警告需谨慎对待快速增长且基本不受FDA监管的医疗AI市场。FDA数字健康委员会正探索未来监管路径。潜在风险包括录音错误导致用药剂量错误、听写工具难以识别外国口音等。医疗系统必须确保患者知情同意录音,并保障健康信息安全性。

"这要求医疗系统成为审慎的采用者并充分测试技术,"哈佛大学法学院生物伦理学教授兼副院长I·格伦·科恩(I. Glenn Cohen)强调。

环境监听的显著优势

环境监听与AI听写工具远超简单录音转写功能。系统能区分不同说话者声音,并自动过滤无关细节(如关于天气或宠物的简短闲聊)。

对话结束后,技术生成结构化医疗记录:按讨论的医疗状况分节,提炼核心内容、医生建议及患者后续行动指南。宾夕法尼亚大学内科医生迪娜·卡帕隆戈(Dina Capalongo)表示,这彻底改变了她的诊疗模式——注意力不再分散于记录与倾听之间。

接诊时,她先说明AI工具用途并征得患者同意(多数人同意)。通过手机安全应用打开电子病历后,她按下绿色按钮启动录音。使用宾大自主研发的工具约一个月后,她发现主动向患者解释检查步骤(如"心跳规律"、触摸腿部原因)不仅完善记录,更提升患者理解度。

检查结束停止录音后,数分钟内(通常离诊前)电脑即显示结构化病历。医生需审核所有AI生成记录,确认无误后方纳入正式病历。卡帕隆戈与巴布拉均认为AI记录比手写更全面且极少出错,仅偶需修正同事姓名拼写或删除冗余细节。

宾夕法尼亚大学针对46名医护人员的研究显示,AI工具使医生在就诊期间及之后处理电子病历的时间减少20%,下班后文书工作量下降30%(2025年2月发表于《JAMA网络开放》)。卡帕隆戈虽未参与研究,但确认该工具有效节省了她的时间。

医疗AI面临的现实挑战

尽管有望提升效率与医患互动质量,伦理学家指出环境监听与AI听写工具存在潜在风险。医生若未仔细审核AI记录,可能遗漏用药剂量等关键错误。科恩警告,随着技术普及,医生快速浏览记录的可能性将随时间增加。

功能较弱的工具易误解外国口音导致记录失真。隐私保护更是核心挑战: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在内的多州要求双方同意录音,这需要医生接受专业培训以解答患者疑问。医疗系统还需妥善处理患者不愿录音的敏感话题(如家庭暴力讨论)。

该技术可能影响医疗事故诉讼中的病历使用——它提供最完整的医患对话历史、健康问题首次记录时间及诊疗步骤。但环境监听工具不生成逐字记录,而是通过AI提炼重点内容供医生编辑。

"这产生三重记录:原始录音、AI摘要及医生核准终稿,"科恩指出,"文件保留政策亟待明确。"

宾大与杰斐逊谨慎推进AI应用

两家机构均表示意识到AI风险并采取审慎策略。杰斐逊医疗集团总裁巴利格·耶希亚(Baligh Yehia)坦言,医院面临大量AI产品推介,必须严格筛选安全可靠工具。"优先选择能通过减轻行政负担改善医患关系的AI,"他强调。

杰斐逊正计划将环境监听引入急诊科(目前用于初级保健等门诊),并探索改善护士交接记录的可能性。随着工具普及,系统正培训医护人员向患者详解技术原理与隐私保护措施。

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初在非临床环节试用AI(如计费与预约),确保不直接影响诊疗。当患者拨打医疗系统总机时,AI助手自动分流需求(如"取消预约"),显著缩短等待时间。近期,宾大将自研听写工具推广至1200名门诊医护人员,并探索其在嘈杂急诊环境的应用可行性。

"技术安全使用的关键在于保留人性化服务,"宾大放射科医生兼数据技术高级副总裁米切尔·施纳尔(Mitchell Schnall)强调,"必须确保每次都有人在回路中监督,保证准确性和责任担当。"

©2025《费城询问报》有限责任公司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