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疟疾中意想不到的温暖防护盾In Fight Against Malaria, an Unexpected — and Snuggly — Shield - The New York Times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nytimes.com乌干达 - 英语2025-10-25 21:11:36 - 阅读时长4分钟 - 1651字
乌干达最新研究证实,用驱蚊剂氯菊酯处理婴儿包裹布可显著降低疟疾感染率,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少66%的疟疾病例;该方法针对蚊子白天户外叮咬的新趋势,弥补了传统蚊帐的防护缺口,尤其适用于5个月以下未接种疫苗的婴幼儿,成本低廉且完美融入当地背婴习俗,虽面临化学暴露和洗涤维持等挑战,但有望成为疟疾防控的关键补充手段,未来或可扩展至校服应用以保护更大龄儿童。
疟疾婴儿包裹布氯菊酯儿童健康疟疾防控驱蚊剂疫苗化学暴露风险药效维持健康防护
对抗疟疾中意想不到的温暖防护盾

在乌干达对抗疟疾的斗争中,一种意想不到却温暖贴心的防护方法正展现出希望。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用驱蚊剂处理过的婴儿包裹布能有效保护这一儿童头号杀手的高危群体。

十二年前,作为美国全球健康项目驻乌干达的医学住院医师,罗斯·博伊西博士亲眼目睹了疟疾的毁灭性影响。他在乡村诊所接诊的患者中约半数感染此病,患者多为幼童——部分经治疗康复,但部分不幸夭折。

博伊西博士注意到另一个现象:所有乌干达母亲都用宽幅棉布将婴儿绑缚在背上。这让他联想到医学院之前在伊拉克服役时的经历:美军为防蚊媒疾病,曾用长效杀虫剂氯菊酯处理军服。

于是他向乌干达同事提出设想:能否用杀虫剂处理婴儿包裹布?或许能阻隔蚊子靠近婴儿?

姆巴拉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教授埃德加·穆洛戈博士认为值得一试。他表示,疟疾防控进展已陷入停滞,亟需新方案。

近期,这项头脑风暴的突破性成果发表于全球顶级医学期刊。如今身为疟疾流行病学专家的博伊西博士与穆洛戈博士团队在乌干达卡塞塞地区(即2013年博伊西博士治疗疟疾病患处)开展了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200名妇女获得经氯菊酯处理的婴儿包裹布,另200名对照组妇女则使用未处理布料。

结果显示,处理过的包裹布显著降低了携带婴儿的疟疾感染率。实验组儿童疟疾病例较对照组减少66%,研究结束时仅16%的实验组儿童感染疟疾,而对照组高达34%,且多人多次感染。

自2015年全球疟疾病例降至历史低点后,病例与死亡数(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持续攀升,去年全球死亡人数超60万。此前防控成果主要依靠撒哈拉以南非洲广泛分发的杀虫剂处理蚊帐及房屋喷洒,但蚊子已进化出抗药性,使这些化学手段失效。

氯菊酯作为使用数十年的驱蚊剂,全球90%蚊子对其杀灭作用产生抗性。"但目标并非杀死所有蚊子,而是驱离儿童周围区域。"博伊西博士解释道。他原本担心布料驱蚊剂会促使蚊子转而叮咬外露的婴儿头部,实际却有效阻止了大部分叮咬。

该方法同时解决了疟疾防控的新挑战:如今更多蚊子转为白天及户外叮咬——此时蚊帐无法提供保护。这一点在研究中尤为明显:两组家庭均获赠新型杀虫剂处理蚊帐且使用率超99%,但穆洛戈博士指出,疟疾感染仍持续发生。

疟疾疫苗正逐步在非洲社区推广,但首剂需在婴儿5月龄接种,后续三剂须在18个月内完成才能获得完全保护。而卡塞塞地区多数儿童在此前已感染数次,该病在6至18月龄婴幼儿中致死率最高。

相比之下,婴儿包裹布可从出生即启用。"这如同一座桥梁:在儿童获得疫苗充分保护前持续守护他们。"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所副教授博伊西博士表示。

尽管该方法仅在此次试验中验证,但其降低疟疾病例的幅度已超过部分疫苗研究的效果。"我太喜欢这个方案了:效果优于疫苗,成本仅为零头,无需冷链运输与复杂生产,实施难度也低得多。"肯尼亚KEMRI威康信托研究所医学昆虫学家玛尔塔·迈亚博士评价道(未参与本研究)。她补充道:"你甚至无需说服人们需要它——它完美契合当地背婴习俗,人们本就用同一块布背负婴儿并作为睡垫。"

穆洛戈博士认为,该干预措施最宝贵之处在于其简约性。疟疾防控研究常聚焦技术手段(如非洲多地尝试基因改造蚊子),但高效且可负担的解决方案或许近在咫尺。

然而,杀虫剂处理婴儿包裹布仍存两大隐忧:其一是婴儿与母亲长期接触杀虫剂的化学暴露风险。研究中部分使用处理布的母亲报告婴儿出现皮疹,但显著性低于安慰剂组(氯菊酯难以穿透完好皮肤);其二是妇女频繁洗涤如何维持药效。试验中母亲每月需返诊所重新处理布料(对照组仅用清水处理),而在市场销售及非研究场景中,如何持续保障药效仍需探索。

商业化生产中,可通过类似蚊帐的工艺将化学物质键合至织物,使驱蚊效果维持一年以上。研究团队下一步计划将该理念应用于校服。在卡塞塞等地区,儿童通常仅有一两套校服且全天穿着,处理后或可为大龄儿童提供额外防护。

史蒂芬妮·诺伦为《纽约时报》全球健康记者。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