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可去:一项定性研究揭示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紧急庇护所服务限制对健康的影响Nowhere to go: a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ing the health of people who experience emergency shelter service restrictions in Hamilton, Ontario, Canada | BMJ Public Health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bmjpublichealth.bmj.com加拿大 - 英语2025-08-27 02:28:49 - 阅读时长4分钟 - 1766字
本研究通过20名加拿大汉密尔顿市受服务限制影响人群的深度访谈及医疗记录分析发现,基于戒断政策的庇护所服务限制导致无家可归者暴露于暴力、传染病和心理困扰风险中,加剧健康恶化。研究揭示标签化、去人性化和刑事化倾向对医疗服务获取的阻碍作用,强调需要建立以包容健康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包括安全注射空间和社区主导护理模式。研究还发现受限制人群年均17.4次初级诊疗和11次急诊的极高医疗利用率,凸显结构性排斥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
紧急庇护所服务限制健康影响无家可归医疗利用感染创伤物质使用禁戒政策包容性方法同伴互助
无处可去:一项定性研究揭示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紧急庇护所服务限制对健康的影响

无处可去:紧急庇护所服务限制对健康影响的定性研究

摘要

引言 紧急庇护所为住房缺失者提供临时住所,服务限制指限制或拒绝庇护服务的行为,通常针对被认为危害工作人员或他人的行为。这项社区基础定性研究描述了服务受限人群的特征、医疗利用情况和发病率。

方法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招募20名受服务限制者,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反思性主题分析。通过2018-2021年医疗记录计算描述性统计。研究团队包含亲历服务限制者、政策执行者和一线医护人员。

结果 参与者4年平均17.4次初级诊疗、11次急诊和4次住院。常见就诊原因为感染、创伤和物质使用相关问题。服务限制加剧健康问题,增加暴力暴露、传染病风险和心理困扰。医疗和庇护场所存在标签化、污名化和缺乏共情现象。禁戒政策等制度规则制造庇护所准入障碍,露营迁移恶化身心健康。尽管面临挑战,参与者强调同伴网络和社区护理的力量。研究揭示排斥性政策如何塑造受限人群的健康状态。

结论 服务限制迫使人们流落街头,与其物品、社交网络及常规医疗服务分离,增加刑事化风险。禁戒政策是加剧服务限制使用和危害的重要因素。参与者通过相互照料克服障碍。健康和社会服务体系应采取包容性方法,借鉴亲历经验减少服务限制的使用和影响。

研究背景

住房稳定是个体和社区健康的基本决定因素。加拿大和国际数据显示,露宿街头者比获得庇护者面临更高死亡率、慢性病、精神障碍、传染病和物质使用障碍风险。健康与无家可归的关系是多向的,健康问题会通过殖民主义、能力歧视和低社会经济地位等远端因素加剧无家可归风险。例如,原住民面临制度性种族主义导致的健康差异和人口代表性过高问题。无家可归还与囚犯、药物使用者等边缘群体交织,加剧健康风险。

汉密尔顿市截至2021年资助11个紧急庇护所和292个床位。当月进行的"时点统计"显示545名无家可归者中67%使用庇护所或市资助酒店。新冠疫情加剧无庇护无家可归现象,导致露营区激增。服务限制是庇护所准入的重要障碍,定义为因特定有害行为暂时限制进入。加拿大调查显示44.6%无家可归服务从业者每月至少执行一次服务限制,14.1%实施过永久禁令。18.2%女性无家可归者报告受服务限制。物质使用普遍存在于无家可归者中,禁戒政策是针对药物使用者服务限制的常见原因。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与招募

在汉密尔顿市进行定性研究,招募20名有服务限制经历的庇护所使用者。研究团队包含服务受限亲历者、政策执行者和医护人员。通过便利抽样在庇护所健康网络(SHN)诊所招募,SHN将医疗服务嵌入社会服务机构。样本量20可捕捉多样化体验,符合反思性主题分析(RTA)的富信息小样本要求。

数据收集

使用半结构化访谈指南收集数据,经电子病历审查补充。访谈持续45-60分钟,记录后逐字转录。参与者获30加元酬金。医疗记录涵盖初级护理、急诊和住院数据,提取2018-2021年数据。

质性分析

采用RTA进行归纳式主题分析,8名团队成员独立编码,定期会商形成编码框架。研究秉持社会正义和伤害减少原则,关注尊严体验和服务准入前提。

研究结果

群体特征与医疗利用

20名参与者平均年龄42.9岁,30%自认为原住民,5%黑人,55%白人,75%男性。病历分析显示19名参与者4年间330次初级诊疗、217次急诊和35次住院。急诊就诊中10%由警察或矫正官员陪同,14%因患者自主离院。感染、创伤和物质使用占急诊原因的65%。

质性分析主题

  1. 失去住所不应失去人性:庇护所工作人员标签化、去人性化对待受限制者。
  2. 我该去哪:服务限制切断社会服务网络,迫使加入露营区。
  3. 服务限制的蛇梯棋:规则执行任意,建议建立透明申诉机制。
  4. 持续刑事化:警察、缓刑条件限制地理活动范围。
  5. 社区智慧的运用:同伴互助、安全注射供应和社区主导护理。

讨论

本研究揭示服务限制通过迫使流落街头、切断服务网络加剧健康问题。研究建议:

  • 制定透明服务限制政策
  • 建立中立申诉机制
  • 推行伤害减少政策,包括安全注射空间
  • 加强医疗和庇护人员培训
  • 推动药物政策整合伤害减少与治疗

结论

服务限制迫使人群进入无庇护无家可归状态,加剧健康风险。建议:

  • 改革禁戒政策
  • 提供替代性庇护所
  • 系统收集服务限制数据
  • 加强人员培训
  • 整合伤害减少与住房支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