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为可能是痴呆症的早期征兆,一项大规模荟萃分析发现。
痴呆与犯罪关联
研究显示痴呆症患者可能表现出犯罪行为,常因脑功能改变引发法律责任和治疗争议。该研究涵盖美国、瑞典、芬兰、德国和日本共236,360名受试者。
犯罪行为特征
- 患病阶段:痴呆症早期犯罪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尤以额颞叶痴呆显著),确诊后逐渐下降
- 性别差异:男性额颞叶痴呆患者犯罪风险是女性的4倍,阿尔茨海默病男性犯罪率高出7倍
- 脑部变化:额颞叶痴呆患者颞叶萎缩越严重,越易出现失控行为(抑制能力丧失导致冲动、不适当行为)
典型案例
50多岁女性无故违反交通规则,嫌疑人无法回忆自身身份等案例提示: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引发骚扰、盗窃甚至伤人等犯罪行为,这或是疾病首个征兆。
研究意义
马普所Matthias Schroeter指出:"这是首个系统量化分析痴呆症犯罪风险的研究。我们发现额颞叶痴呆犯罪率达50%以上,语义性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40%,帕金森综合征最低(<10%)。中年突发犯罪可能预示痴呆风险,亟需早诊早治。"
应对措施
研究团队建议:
- 提高公众对痴呆早期征兆的认知
- 完善司法体系以区分疾病相关行为与故意犯罪
- 加强神经科、精神病学与法律界的跨学科合作
- 重视轻罪(如不当行为、财产损坏)的早期干预
马普所Bettina Hennebach强调:"需避免患者污名化,虽然多数犯罪属轻微行为,但及时诊断治疗和司法系统调整至关重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