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人员在一项为期30年的队列研究中发现,年轻时出现空腹血糖受损(IFG)的个体并不总是会发展成糖尿病。然而,那些最终患上糖尿病的人往往没有先前的空腹血糖受损记录。这些发现凸显了单纯依赖IFG进行早期糖尿病风险检测的局限性,并强调了在年轻人中需要更全面的预防策略。
这项研究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阿比盖尔·R·O·阿伦斯博士(Dr. Abigail R. O. Arons)及其团队领导,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分析基于“青年成年人冠状动脉风险发展”(CARDIA)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在1985年至1986年间招募了5000多名18至30岁的成年人。参与者被随访了三十年,以了解长期的血糖趋势。
通过序列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1278种独特的血糖轨迹,并将其归类为九种常见模式。这些模式包括稳定的正常血糖、五种不导致糖尿病的IFG轨迹,以及三种分别在早年、中年和晚年发作的糖尿病模式。
研究揭示了以下发现:
- 在4684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中,73%被归类为九种常见的血糖轨迹模式;
- 一些IFG组中的个体经历了暂时的空腹血糖升高,随后恢复正常,通常发生在36岁或47岁左右;
- 其他模式显示从年轻或较晚成年开始持续低水平的IFG;
- 一组人从大约42岁开始持续高水平的IFG;
- 三组不同的群体进展为糖尿病,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5岁、44岁和52岁;
- 许多最终患上糖尿病的人在其早期并未显示空腹血糖受损的迹象。
研究人员强调,血糖进展的广泛差异突显了重新考虑仅依赖IFG筛查策略有效性的必要性。这类策略通常基于中年人群的数据,可能无法充分反映年轻成年人的风险特征。
尽管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纵向见解,但作者承认了几个局限性。随访评估大约每五年进行一次,这意味着无法精确追踪血糖变化的确切时间。该研究开始时,全国范围内的IFG和糖尿病比率低于今天,影响了当前人群风险模式的相关性。此外,该队列仅包括黑人和白人参与者,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作者总结道,尽管存在某些局限性,但该研究强调了糖尿病进展的复杂性以及识别和管理早期生活中风险的必要性。他们强调,为年轻人创建有针对性的筛查工具和预防措施可以填补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空白。
研究人员主张采用更广泛、更精细的方法,超越传统的基于IFG的筛查,以实现对年轻人群中2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检测和预防。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