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直觉"这个概念,或是在闹钟响起时选择赖床的体验。这背后是肠道与大脑通过名为"肠脑轴"的复杂通信系统持续互动的结果。
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角色是肠神经系统,这个由2亿至6亿个神经元构成的网络存在于胃肠道中,被称为"第二大脑"。它无需中枢神经系统授权即可向大脑直接发送信号。
驱动这种对话的还有肠道微生物群——由细菌、真菌、酵母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动态生态系统。可以将这些微生物想象成酒店客人,而你是酒店经理。当客人状态良好时,酒店运作顺畅;当菌群失衡时,就会干扰正常功能。
这种关系被称为"微生物-肠道-大脑轴"。我们的肠道菌群始于婴儿期,并受分娩方式影响:自然分娩的婴儿通常由母体获得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而剖腹产婴儿则更多获取类似皮肤细菌的微生物,且菌群多样性较低。
早期微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微生物多样性与免疫系统发育、过敏风险及心理健康存在关联。其他早期影响因素包括母乳喂养(提供有益细菌和益生元)、抗生素暴露以及与宠物的接触。
肠道微生物通过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在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和影响大脑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人员正在探索肠道菌群失衡如何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最常见的痴呆类型——阿尔茨海默病)。这归因于代谢物对脑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炎症调节、细胞存活和大脑毒性蛋白堆积的控制。
针对益生菌、益生元和粪菌移植的治疗研究正在开展,旨在通过调节肠道-大脑屏障来减轻炎症。然而目前多数研究仍处于机制研究或观察阶段,需要更多高质量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疗效。
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组具有强大影响。在澳大利亚,大多数成年人未达到建议的膳食纤维摄入量(男性每日30克,女性25克)。可溶性纤维尤为重要,因为它能"滋养"有益肠道菌群,促进短链脂肪酸生成并减少炎症。
关键结论:你的肠道菌群并非固定不变,它从出生开始演变,并受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因素的影响。随着研究进展,我们发现肠道菌群不仅影响消化系统,还可能为支持大脑健康和改变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Nathan D'Cunha是堪培拉大学副教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