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或许能诊断疾病 但治愈医疗体系只能依靠信任
尼娅·鲍尔斯
在人工智能(AI)已经能解读X光片、检测肿瘤、推荐治疗方案的今天,美国人会真正将生命托付给算法吗?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前CEO、医学院院长、执业心脏病学家兼《医疗大颠覆》作者马沙尔·朗格(Marschall Runge)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指出,信任与透明度仍是医学最强大的工具。"技术应该增强而非取代医疗中的人际联结",他在书中强调。
医疗领域的AI革命
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医疗体系,从医院实验室到远程医疗平台,算法正在分析影像、预测心脏病发作风险,并根据基因数据定制治疗方案。朗格指出,下一代医疗将融合基因疗法等突破性技术与AI驱动的诊断系统,彻底改变医疗服务模式。
对患者而言,这种转变虽悄然发生却影响深远。医生们越来越多地依赖能识别人眼不可见疾病标志的智能系统。虽然潜力巨大,但也带来根本性问题:当AI参与诊断时,信任究竟应建立在何处?
信任为何比以往更重要
2023年盖洛普调查显示,医院和医疗机构已位列美国最不受信任组织之列。对许多美国人而言,复杂难懂的算法更增添了不确定性。朗格强调透明度的必要性——患者虽无需理解技术细节,但有权知晓决策形成过程。"当医疗过程呈现协作而非神秘的特质时,信任才能建立",他写道。医疗机构需披露AI使用场景,医生则需为AI的洞察结果负责。
技术与温度的完美结合
作为执业医生兼医疗系统领导者,朗格指出:单靠技术无法推动医学进步,必须与人文关怀并行。以AI癌症筛查工具为例:软件虽能发出警报,但确诊告知、答疑解惑和心理疏导仍需临床医生完成。"最佳医疗结果源于技术创新与同理心的交汇",书中强调,"医疗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发明了什么,更取决于我们如何建立情感联结"。
患者的应对之道
观察人士指出,当代美国患者既追求精准医疗也期待人文关怀。朗格建议公众主动询问AI工具在诊疗中的具体应用,选择透明度高的医疗机构,在获取前沿诊断的同时,也应要求医生展现临床同理心。
核心要义
医疗未来绝非在算法与同理心之间二选一,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医疗大颠覆》警示:没有人性的创新会让患者边缘化,而缺乏创新的人文关怀则可能阻碍医学进步。当AI、基因疗法等新技术进入诊疗场景时,信任始终是决定医疗能否真正治愈疾病、修复医疗体系的关键要素。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