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工智能(AI)听诊器突破了传统心音听诊功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帝国医疗保健NHS信托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智能听诊器可早期检测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发表于BMJ期刊的TRICORDER研究显示,AI听诊器能在15秒内帮助医生识别三种心脏疾病。
据部分资助该研究的英国心脏基金会(BHF)披露,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150万出现呼吸急促、水肿和疲劳等心衰症状患者的医疗数据。在接受AI听诊器检查的12,725名患者中,被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比例是未使用该设备患者的2倍。使用该技术的患者被诊断为心房颤动(增加中风风险的异常心律)的可能性达3.5倍,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功能异常)的检出率也提高2倍。
BHF强调,这三种疾病都需要早期诊断以实施潜在挽救生命的治疗。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临床讲师Patrik Bächtiger博士指出,自1816年听诊器发明以来其基础设计未变:"智能听诊器进行15秒检查后,AI即可快速提供是否患有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或瓣膜疾病的检测结果,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进步。"
英国心脏基金会临床主任Sonya Babu-Narayan博士补充称,这些疾病通常在患者出现急诊时才被确诊。她强调:"早期诊断意味着患者可尽早接受治疗,延长健康生存期。"
这种仅扑克牌大小的AI听诊器通过内置麦克风记录心脏血流声,并同步采集心电图信号。AI算法经数万人健康数据训练后,可生成心衰风险评估结果。独立算法还可检测无症状的心房颤动。研究显示,70%配备智能听诊器的基层医生在12个月后停止使用该设备,表明技术整合仍需改进。
研究人员特别提醒,三分之二疑似心衰患者经血液检测或心脏扫描后被排除疾病,强调该设备应限用于有症状患者而非健康人群检查。乔治亚州心脏外科医生Jeremy London指出:"AI缺乏人文关怀要素,需谨慎处理其作为诊断框架而非绝对标准的定位。"
TRICORDER研究由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研究院、英国心脏基金会和帝国健康慈善机构资助,并在欧洲心脏病学会马德里年会上发布。研究同时发现美国现有670万心衰患者面临呼吸困难、体重增加、四肢肿胀等并发症风险,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等是主要诱因。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