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49岁的卓秀梅女士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移动,游戏中的虚拟角色指导她从各种物品图片中挑选四种水果。另一款游戏要求她仔细聆听并选择匹配音频描述的物品。她眉头紧锁、全神贯注,成功完成游戏后露出了笑容。
卓秀梅是毕山智障人士之家的居民之一,正在测试一款由该机构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共同开发的新应用。该应用旨在通过游戏和聊天机器人减缓智障老年人的认知衰退,并提供社会情感支持。这款名为“增强心智活力”(AMI Intelli)的应用还配备了人工智能驱动的对话聊天机器人。
为更好地支持日益老龄化的居民,毕山智障人士之家正与SUTD合作开发并试点这款尚在完善中的应用。10月31日,双方在毕山智障人士之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该机构荣誉主席刘华明表示,这是新加坡首款专为智障成年人量身定制的应用,预计将在约一年内供居民使用。
他在该机构27周年纪念活动上表示:“随着居民年龄增长,我们必须超越他们的基本生理需求。我们现在的使命是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保持思维活跃、日常生活充实、心灵与世界相连。”目前,该机构收容了近126名居民。
该组织计划为适合使用应用的居民配备平板电脑,设备资金将来自各类补助金及机构内部预算。如果应用成功实施,毕山智障人士之家希望与政府部门合作,探索该应用如何惠及更广泛的智障老年人及成年人社区。
刘华明在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指出,该机构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居民老龄化导致的健康状况恶化和认知衰退。大多数居民年龄在50岁左右。正在试验的应用基于SUTD于2023年推出的双语痴呆预防游戏。
SUTD心理学教授杨伟勤表示,游戏可个性化定制,以满足不同智障成年人的需求和能力水平。例如,游戏支持六种语言或方言:英语、马来语、泰米尔语、普通话、粤语和 Hokkien。“界面设计简洁,避免过多颜色以免让他们感到困惑,”杨教授说。
她补充道,游戏旨在“通过颜色匹配和物品拖动等熟悉活动,刺激接收性和表达性语言能力,并为高功能居民提供双语模块”。
卓秀梅用普通话告诉《海峡时报》,她很享受游戏过程,认为虚拟角色——一个棕色短发、大眼睛的女孩形象——“很可爱”。“我希望应用能教我新东西,”她说,并补充道希望看到融入音乐元素的游戏,因为音乐能帮助她平静心情。
应用的另一功能是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旨在通过定期关怀用户福祉来提供社会情感支持。该聊天机器人能使用英语和普通话对话,研究人员计划增加更多语言。用户与聊天机器人的对话及其在游戏中的行为也可被分析,帮助护理人员评估其认知和社会情感状态。
刘华明表示:“在毕山智障人士之家,我们相信创新必须始终充满人文关怀。我们与SUTD的合作展示了如何将人工智能用于善举:提升生活品质、激发社会包容,并为每位服务对象赋予尊严。”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