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无症状携带者推动大肠杆菌在家庭中传播Asymptomatic carriers drive E. coli spread in households, researchers find

环球医讯 / 硒与微生态来源:medicalxpress.com新加坡 - 英语2025-11-01 10:00:1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60字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发表的亚洲首项社区传播追踪研究揭示,部分人群可长期无症状携带高浓度多重耐药大肠杆菌ST131型,成为家庭传播的隐性源头,此类"沉默携带者"通过日常接触将细菌传递给亲属,凸显社区环境中抗生素耐药性扩散的隐蔽风险,研究强调家庭卫生实践的重要性并提出疫苗、益生菌等潜在干预策略,为遏制耐药菌社区传播提供新思路,对全球抗生素耐药性防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大肠杆菌ST131无症状携带者肠道健康抗生素耐药性社区传播家庭感染个人卫生预防策略肠道微生物组疾病防控
研究人员发现无症状携带者推动大肠杆菌在家庭中传播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杨潞龄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部分人群可在肠道内长期携带大量多重耐药型大肠杆菌序列型131(E. coli ST131),且不出现任何症状,这些无症状携带者会无意识地将细菌传播给家庭成员。该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可能是亚洲首项追踪抗生素耐药菌在社区内传播路径的研究。

大肠杆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自然存在的常见细菌类型。多数大肠杆菌菌株无害,甚至通过助消化和抑制有害微生物来维持肠道健康。然而当某些菌株获得特定基因后,可产生毒素或侵入组织,进而致病。

这些致病菌株可引发多种疾病。部分菌株导致胃肠感染如血性腹泻,另一些则主要引发肠道外感染,例如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

大肠杆菌ST131型菌株已在全球广泛传播且具有抗生素耐药性。与引发肠道感染的菌株不同,该菌株感染通常表现为尿路感染,但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病症,如肾感染或败血症,尤其在老年人或免疫系统较弱人群中。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存在于医院,社区感染也变得难以治疗。此类问题主要由特定细菌菌株驱动,这些菌株常被称为"超级细菌",例如大肠杆菌ST131型。尽管人类和动物使用抗生素长期被视为耐药性主因,但耐药菌如何在健康人群日常生活中传播尚不明确。

为探究此问题,研究团队追踪了新加坡34个家庭——包括既往感染大肠杆菌ST131型或其他大肠杆菌菌株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长达八个月。研究人员从135名参与者收集粪便样本,并采集环境拭子和宠物样本检测大肠杆菌,随后通过基因测序识别大肠杆菌ST131型并绘制家庭内传播路径。

该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环境健康研究所、牛津大学和范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团队发现,少数个体长期持续携带高浓度大肠杆菌ST131型却未发病。这些个体很可能是家庭成员的感染源头,其亲属携带的细菌菌株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沉默携带者"可能作为隐性储存库,维持耐药菌在社区中的持续传播。

领导该研究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传染病转化研究项目(TRP)莫音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抗生素耐药性不仅是医院问题,更会在普通家庭中悄然传播。通过识别携带高浓度耐药菌却无症状的人群,我们可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降低社区传播风险。"

研究强调即使在家庭环境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开发新方法减少耐药菌长期定植的必要性。潜在策略包括疫苗、益生菌、益生元或粪便移植,但需更多证据验证其有效性。针对高浓度耐药菌携带者实施干预措施,或有助于减少社区传播及抗生素耐药性的广泛扩散。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传染病TRP副主任保罗·坦比亚教授补充道:"大肠杆菌ST131型等超级细菌已成为我们日常环境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携带者都会患病。了解这些细菌如何在人体间持续存在和传播,有助于我们在感染发展为难治疾病前,制定更实用的社区解决方案以遏制抗生素耐药性。"

在本研究基础上,团队计划进一步分析参与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探究有益菌与有害菌的平衡如何影响耐药菌株的长期定植。这些数据将为全球应对抗生素耐药性上升的努力提供支持。

更多信息:Rebecca Lynn Perez等人,《大肠杆菌序列型131在家庭中的传播动力学——一项健康一体化前瞻性队列研究》,《自然·通讯》(2025)。DOI: 10.1038/s41467-025-63121-x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