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常使用人工甜味剂替代糖分,但最新研究显示蔗糖素(sucralose)可能显著降低免疫治疗效果。这项由美国匹兹堡大学与UPMC希尔曼癌症中心联合开展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胃肠病学与肝病学评论》。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近期启动针对超加工食品的监管行动,研究重点包括人工食用色素和甜味剂。白宫发布的《让美国再次健康》报告特别警示: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人工甜味剂不仅破坏肠道菌群完整性,还可能干扰癌症治疗。
干扰肠道生态
人体消化道菌群包含数万亿细菌和约5000种菌种,承担食物消化和免疫调节双重功能。克利夫兰诊所研究显示,80%免疫细胞栖息于肠道菌群。匹兹堡大学免疫学系副教授艾比·奥弗克尔博士指出:"近期研究证实人工甜味剂绝非惰性物质,它们对肠道菌群造成实质性破坏。"
已有研究证明,长期摄入蔗糖素会破坏细菌多样性,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和炎症。2022年发表于《微生物》期刊的小规模临床试验显示,连续10周摄入蔗糖素的健康人群出现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功能异常。
抑制免疫细胞活性
研究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饮用蔗糖素水的小鼠在接受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后,其肿瘤T细胞功能出现严重失调。当实验组小鼠改饮普通糖水后,治疗效果显著改善。UPMC临床数据显示,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高蔗糖素摄入者免疫治疗失败率升高,疾病进展风险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未表现出相同副作用。麻省总医院病理学副教授弗朗西斯卡·加扎尼加评价:"这项研究为菌群-免疫互作理论提供了重要佐证。"
破解精氨酸难题
通过粪便样本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蔗糖素导致精氨酸(arginine)降解异常。这种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细胞修复中起关键作用。当实验组小鼠补充精氨酸后,T细胞功能恢复正常,免疫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匹兹堡大学医学系副教授迪瓦卡·达瓦尔博士强调:"相比开发新型抗癌药,补充精氨酸的成本优势显著。"
UPMC团队正与匹兹堡大学开展联合研究,将深入探索人工甜味剂对不同癌症类型的治疗影响。研究者建议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应严格限制含蔗糖素食品,同时探索精氨酸补充疗法的临床应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