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发表在《研究生医学杂志》(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上的一项对医生、护士和医学生进行的调查,培训水平、亚专业领域和收入状况可能影响医疗工作者对心血管疾病(CVD)预防的知识、态度和实践。与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国家的同行相比,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护士、心脏病学子专业医师和医疗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促进心血管疾病预防的能力更强。接受调查者中仅有约一半实施了全面的戒烟干预措施,而对无症状或超重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咨询率较低。此外,有证据表明,临床医生不太可能随着时间改变他们在培训中学到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实践。
发表在《导管插入术与心血管介入》(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衰弱可能是独立于临床和手术特征的长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预测指标。与非衰弱患者相比,临床衰弱评分(CFS)为5至9分的患者在1年时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以及中风发生率更高。研究人员表示,常规衰弱评估可改善风险分层并指导更个性化的护理。
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生存悖论?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项瑞士研究对744,455例急性心脏病住院病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被诊断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院内死亡率较低,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效应与肥胖和高血压等共病无关。尽管这一悖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但一种解释可能在于共病的相互作用,包括肥胖(其本身也存在悖论)以及作为睡眠呼吸暂停适应的缺氧预处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保护效应。
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过去4年中,美国心血管研究员项目主任职位中女性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研究人员在《JACC:进展》(JACC: Advances)上撰文表示,这些发现反映了"人才流失管道"现象,即女性在每个职业阶段的代表性逐渐下降:从医学生的50%降至内科住院医师的40%,心血管医学研究员的23%,以及项目主任的仅18%。他们补充道:"系统性变革和更具包容性的领导环境对于解决这些差异至关重要。"
现代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与冠心病患者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相关住院风险降低以及更高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oL)相关。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上的CaReMATCH研究结果显示,康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在干预开始时生活质量较差或教育水平较低的患者中最为显著,而对住院的益处在干预开始时心脏功能较差、体能水平较低或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中最为明显。
又一项研究为微纳塑料(MNP)在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积累提供了证据。这一次,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的股动脉斑块中MNP浓度比非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组织高出多达80倍。组织中常见的聚合物包括聚乙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研究作者在《JVS-血管科学》(JVS-Vascular Science)中写道:"未来研究应更清晰地定义所有受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血管区域中的MNP含量,并利用多组学技术探究可能的机制因素,并将其与相关临床结果联系起来。"
新提出的脂肪因子假说认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可能通过内分泌-旁分泌信号传导至心脏,由肥胖和饮食营养过剩驱动。在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的一篇前沿综述中,研究人员概述了支持这一假说的证据,该假说挑战了当前的思维,并为研究、理解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途径。
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可能在死亡风险中发挥作用。ARISTOTLE研究团队在《心血管糖尿病学》(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上报告称,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葡萄糖(CHG)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53%,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3%。作者表示,CHG指数"可作为评估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指标,为促进临床决策和优化主动脉瓣狭窄预防决策提供更多参考。"
根据发表在《BMJ Open》上的一项系统综述,电子烟或雾化笔可能对呼吸和心血管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增加肺功能下降和哮喘的风险,以及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作者呼吁"严格监管这些产品,并开展公共卫生宣传活动,教育人们了解健康风险并保护人们的健康。"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鼻用袢利尿剂,供与心力衰竭和肝病或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相关的水肿患者自行使用。制造商Corstasis Therapeutics表示,布美他尼喷雾剂(Enbumyst)旨在克服口服袢利尿剂的局限性,后者可能被胃肠道吸收不良且起效延迟。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