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加拿大与加勒比地区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现,眼动模式可作为认知衰退的敏感指标。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当记忆能力减弱时,人们的视觉探索行为会变得不那么适应环境且缺乏多样性。这种降低的"视觉采样"行为揭示了大脑编码与提取信息的过程。由于眼动行为与记忆和注意力密切相关,观察模式的变化往往能反映年龄或疾病导致的记忆功能下降。
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通过自然观察解码记忆功能》中,研究团队对五组不同记忆水平的参与者(年轻成人、健康老年群体、认知衰退风险人群、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严重失忆症患者)进行了眼动追踪实验。研究发现,年轻记忆较强的成人倾向于以独特方式探索图像特征,而记忆严重受损者则表现出重复且可预测的眼动模式,持续聚焦于相同区域。这种视觉行为的固化现象提示记忆能力减弱会导致探索行为灵活性降低。
另一重要发现是记忆衰退者的眼动分布范围显著收窄。他们不再广泛扫描图像获取多样化信息,而是局限于少数区域,这种视觉注意力的收缩可能反映新信息编码效率的下降。在重复图像实验中,健康年轻人会通过多次观察逐步完善心理表征,而海马体受损者则持续重复相同注视点,显示出记忆存储与更新机制的效率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未要求参与者执行明确记忆任务,仅通过观察图片注视行为即可检测记忆功能差异。研究显示,眼动模式可作为认知健康的自然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现为眼动追踪技术在轻度认知障碍和失忆症的早期诊断应用奠定了基础,因其具有非侵入性且易于测量的特性,未来或可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警系统。
简而言之,研究证实记忆障碍会限制人类探索世界的视觉行为灵活性,这种细微变化可能反映记忆表征能力的减弱。通过解读眼动模式,我们不仅能观察记忆功能现状,还可监测其随年龄或疾病演变的轨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