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你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
- 正常情况下,心脏特殊细胞会产生电信号传导至全心,电流刺激心肌收缩形成心跳
- 心律失常指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引发从轻微不适到心脏骤停等不同严重程度症状
- 鉴于不同心律失常需对应不同治疗方案,精确诊断至关重要
- 先进治疗包括药物干预、异常信号源消融治疗,以及植入式心脏节律调节设备
何时需要呼叫救护车?
- 出现严重胸痛、呼吸困难、持续心悸或心跳过速时
- 发生意识丧失时,可能需要进行心肺复苏(CPR)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或频率出现异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可能出现心跳过速、过缓或类似"心跳漏拍"的不规则节律。
部分类型的心律失常并不严重,但某些类型可能导致晕厥、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如有心律失常迹象应及时就医。
正常心律的工作原理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接收血液的右/左心房(上腔),以及泵血至全身的右/左心室(下腔)。
- 右心房接收静脉血→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氧合
- 左心房接收动脉血→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循环
心脏节律的电生理基础
- 窦房结(心脏天然起搏器)产生电信号
- 信号经心房传导至房室结(产生短暂延迟)
- 通过希氏束及左/右束支快速传导
- 最终引发心室收缩泵血
静息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运动时最大心率估算公式:220-年龄。例如40岁个体最大心率为180次/分钟。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可能症状包括:
- 心悸(胸腔跳动感)
- 头晕目眩
- 晕厥
- 低血压
- 胸痛
- 呼吸困难
- 疲劳
- 心力衰竭
- 心脏骤停
- 婴儿喂养困难
部分病例为无症状隐性心律失常,需通过脉搏检查、心脏听诊或诊断设备检出。
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
- 心悸:非窦性节律异常
- 室上性心动过速(影响心房):
- 心房颤动:上半心多源快速异常放电
- 房性心动过速:心房异常"短路"导致
- 心房扑动:上半心240-340次/分钟极速收缩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心脏额外传导通路引发
-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快速无效收缩
- 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传导阻滞
发病原因
包括:
- 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 遗传性心肌病变(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 后天性因素(如心肌梗死后瘢痕形成)
- 年龄相关变化(房颤50岁前罕见,80岁人群发病率10%)
诊断方法
院内检查
- 心电图(ECG/EKG)
- 运动负荷试验
- 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
- 心脏磁共振(MRI)
- CT血管造影
- 倾斜试验
- 电生理检查(EP)
家用监测设备
- 24-72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 事件记录器(手动/自动触发)
- 皮下植入式监测仪(数年续航)
治疗方案
依据个体状况综合制定:
介入治疗
- 导管消融术(烧灼异常病灶)
- 电复律(麻醉下电击复律)
药物治疗
个性化药物选择方案
植入设备
- 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
-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生活方式管理
- 控制高血压
- 减重
- 限酒
- 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