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管理误区

高血脂管理常见8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作者:张熙
2025-09-07 10:10:01阅读时长3分钟1283字
内分泌科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血脂管理降脂误区胆固醇他汀类药物饮食管理运动方案定期监测科学降脂高危人群代谢异常健康档案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调整

高血脂管理常见误区可能会延误治疗,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近期数据显示,我国高血脂患病率逐年上升,所以科学认知和规范管理血脂十分必要。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打破误区,掌握科学降血脂的方法!

高血脂常见误区大揭秘,你中招了吗?

  • 误区一:瘦人不会得高脂血症:很多人觉得只有胖人才会血脂高,其实不然。高血脂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和遗传有关,继发性则可能由糖尿病、甲减等疾病引发,和体型没有必然联系。有些瘦人因为代谢异常或疾病,也可能患上高脂血症。所以无论胖瘦,都要定期检测血脂。
  • 误区二:胆固醇越低越好:胆固醇可不是越低越好,它是人体细胞膜和激素合成的必需物质。胆固醇过低,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或者脑出血。因此,不同人群的血脂目标值不同,例如冠心病高危人群的LDL-C目标值应控制在<2.6mmol/L。对于一般人群,专家建议40岁以下的人每5年检查一次血脂,45岁以上每年检查一次。
  • 误区三:化验单无箭头即正常:化验单上没有箭头不代表血脂就正常。不同人群的血脂标准不一样,像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他们的标准要更严格。比如LDL-C,不同人群的正常值有差异。高危人群一定要每年复查血脂,别因为标准误判耽误了治疗。
  • 误区四:夏季饮食清淡可停药:有些患者觉得夏天饮食清淡,就可以停降脂药。其实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脂,还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停药可能会加速斑块破裂,增加风险。研究显示,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如日服20mg)不良反应率很低,但服药期间还是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 误区五:血脂正常即可停药:高血脂是慢性病,停药后血脂很可能反弹。以冠心病患者为例,即使血脂达标,也得长期用药稳定斑块,降低心梗风险。
  • 误区六:不吃肉就能降脂: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占70%,而且肉类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完全不吃肉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反而不利于健康。大家可以选择低饱和脂肪的白肉,像鸡胸肉、鱼类,适量摄入。
  • 误区七:无油脂食物可随意吃:就算不吃油脂食物,也不能敞开了吃其他东西。碳水吃多了会转化成甘油三酯,精米面吃多了危害大。建议每天减少500kcal的热量摄入,多吃燕麦、红薯等低GI食物。
  • 误区八:他汀伤肝需停药:他汀类药物肝损伤发生率在0.5% - 2%,不良反应大多和大剂量用药有关。用药期间每3 - 6个月要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血糖,有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科学降血脂,这些策略要掌握!

  • 饮食管理:合理饮食很重要,要控制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肥肉)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如深海鱼、坚果)。每日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 - 30%。
  • 运动方案:每周进行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再结合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每周2次,提高代谢率。
  • 药物依从性提升: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他汀类药物睡前服用效果更好,因为这符合肝脏代谢节律。如果漏服,次日不要加倍剂量。
  • 生活方式综合调整:作息上,成年人每天要保证7 - 8小时睡眠,熬夜会让瘦素分泌紊乱。还要戒烟限酒,酒精不仅热量高,还会干扰脂代谢。
  • 定期监测与个性化管理:首次确诊高血脂的人每3个月复查血脂,稳定后每6个月复查。虽然市场上有一些家用血脂检测设备,但它们的准确性有限,不能替代医院检测,因此建议以医院检测结果为准。

    降血脂是一场持久战,这些误区可能会让我们的健康管理功亏一篑。大家要摒弃错误认知,把饮食、运动、药物、监测结合起来,建立健康档案跟踪改善效果。只要坚持科学管理,我们一定能战胜高血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